关于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广东新经济增长点的提案

2020-01-12 23:32:2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067

案 题:关于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广东新经济增长点的提案

提 案 者: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类 别:经济

内容: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2018年全国产值达7.3万亿元,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1.25%,2022年将达到15.8万亿元。广东省环保市场需求巨大,但本省环保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相比江苏、浙江、山东等省有不少差距,不能完全适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与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当前存在问题如下:

一、市场秩序不规范

环保产业具有明显的政策推动特征,治理工程基本靠政府政策及投资,因此跟其它产业相比,市场化进程偏慢。当前环保产业最核心的问题是市场秩序混乱,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盛行,违法经营企业缺乏监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一些较为规范的环保企业无生存空间。

二、行业垄断突出,资质管理混乱

行业垄断的突出表现是资质管理的混乱。早些年各级各类资质众多,并且集中在少数企业手里,造成挂靠资质的现象盛行。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2016年住建部取消环境工程设计资质。但广东有些行业协会,违反国家规定自行颁发环境工程设计资质证书,设立隐性门槛,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政产学研用结合度低,绿色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攻克,部分关键技术设备仍然依靠进口。环保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偏少,缺乏自主开发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参与地方和国家标准制定的能力仍然需要提升。

四、产业政策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自发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环保法规和环保标准滞后于市场需求,环保法规和环保标准体系仍然不健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仍在探索之中,还没有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的市场价格机制;环保收费制度改革进展缓慢,环境税的完善依然受到严峻挑战;环保企业普遍融资难,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

环保咨询业、环境信息产业、环境贸易、环境金融业等环保服务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环保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上市企业较少;环保产业较为分散,重复建设现象普遍,环保产业集聚度低,低水平运营比较严重。

建 议:

一、将环保产业列为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

鉴于我省环境治理的巨大需求,建议将环保产业列为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产业。环保产业涉及技术、装备、产品、材料、工程、服务等各方面,是产业关联度高、渗透力强、包容性强、高增长、高就业、技术密集的产业。

二、规范市场秩序

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创造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确保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权利;建立公共环保基金、股权抵押等模式,采取较为公开、透明的监督手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制定合理的环境标准,制定好环保市场规则,严格执法;建立严格、公平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加快建立科学的职业资格及资质管理体系

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抓紧建立资格与资质管理长效机制,严格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在目录之外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对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发放资质的行业协会进行查处。要转变管理理念,简化程序,通过建立注册制度及信用体系,打造科学的职业资格及资质管理体系。

四、推进和完善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建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的平台,促进环保技术应用性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新技术、新产品示范转化推广应用机制,加快环保技术产业化进程,缩短从环保技术研究到应用的周期。

五、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逐步完善价格、税收、投资、金融、环境会计、环境审计、资源价格、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领域制度建设,改革环保产业价格政策、环境税费政策,完善排污权交易政策,出台一批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间接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政策的激励功能。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

六、逐步调整环保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推进第三方治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监测、评估和治理。推进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度,促进环保产业集聚形态的提质升级,创新环保产业集聚的模式,利用各自优势,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环保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