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案

2020-01-13 00:49:4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114

案 题:关于推动我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案

提 案 者:民革广东省委会

类 别:政法

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几年来省地县各级上下联动,通过实施基层党建及系列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措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村“两委”干部队五建设有新进步,打击农村腐败和扫黑除恶不断取得新成绩,农村社会整体稳定,全省推进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农村社会治理的因素还没有根本解决。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思路。

一、当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推动乡村治理的能力不强。以近期江门市随机调查的12个镇158个行政村的问卷为例,其中调查统计村书记、村主任共192名中,年龄56-60岁的有47名,占24.47%;受教育程度中高中以下110人,占57.3%(初中以下39人占20%),显示农村“两委”书记(主任)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经历比较单一。结果导致一些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个别干部工作推诿,不敢担当;谋划社会治理工作能力不强,视野窄,点子少,办法不多,等靠思想严重。

(二)民主制度落实不到位,涉村务问题违纪违法现象突出。一是村民民主议事制度不落实,有些村委会没有按规定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以“两委”干部会议替代,大多数村委没有设立规范的村民议事规则和村民议事厅。二是村务民主监督不到位,一些村民不关心村务及公共利益,不愿监督;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存在作秀公开、拖拉公开、选择公开的情况,村民难于知晓;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怕得罪村书记、主任,不敢监督。

(三)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利影响。青壮年进城务工,适龄儿童入城求学,农村人口加速老化,使农村培养选拔“两委”干部困难,两委后备干部队五难以保证;农村养老保障、社会救助、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等农村社会治理问题面临新挑战。

(四)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农村不稳定因素较多。现行的法律服务力量不足、覆盖面不广、服务能力不强使得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款被侵吞、违规买卖土地、违规建房等问题时有发生,村干部在村务管理、资源处置、经济活动中违规违法的问题仍然存在。

(五)乡风文明培育有所不足,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没有整体方案和工作措施,缺乏专门力量和人才指导;载体不足,文化、体育、娱乐场馆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活动不足,文化体育活动少,乡贤文化、祠堂文化作用发挥不好,乡村文化氛围不浓,凝聚力有所下降。

二、推动我省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贯彻落实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面建立和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从制度层面巩固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同时重视加强后备干部队五建设,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要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经济待遇,激励农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提高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一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村民的现代民主观念、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二是要在落实“四议两公开”的村民自治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决策内容具体化,决策环节精细化,决策程序灵活化,决策人员广泛化,决策公示场所针对化。三是要在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中扩大村民参与面,积极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活动,让群众在生动实际的活动中参与议事协商。

(三)增强农村法律服务的有效供给。要充分发挥驻村律师作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用以案说法方式,对农村具体案件专业分析,引导村民识法用法;农村重大涉法矛盾纠纷要由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意见并参与调解,发挥人民调解作用,让农民以合法途径和方法解决矛盾纠纷;提高法律顾问对村集体经济事务的参与度,协助村委会解决土地征用、“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安置补偿、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问题,帮助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四)推动乡风文明向特色化发展。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把乡风文明建设与正在进行的村庄规划统畴起来,发挥乡风文明的“灵魂”作用;弘扬传统文化道德教化作用,以法律为依据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并建立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创建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人才建设,为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提供保障;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加快推动新乡贤文化,调动乡贤爱乡建乡热情,共同推动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