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祠堂文化传承在推动乡村建设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提案

2020-01-13 23:01:2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170
  案 题:关于祠堂文化传承在推动乡村建设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提案
  提 案 者:苏忠阳
  类 别:文教
  内容:
  近年来,政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与一线城市相比,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目标任务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一个情况是资金筹措难度大,市县财力有限,整合筹措如此庞大,政治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第二个就是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村庄在完成清拆后,部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到位,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待强化;第三个就是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待加强。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群众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积极性不够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够强;第四个是乡村治理缺位,虽有建立村民理事会,指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长效管护奖补等方法推进农村治理,但部分村庄仍未健全和完善,长效保洁管护机制管理不到位。脱贫成效不够稳定,大部分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但是因缺劳动力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贫困家庭仍有存在。多数是脱贫攻坚的间中之间,困中之困。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产业后劲不足,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自从人类有了姓氏以来,人们就有了家族认同感,同样就产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为了人们认同自己集体的标准。在各种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的共同走向作用下,祠堂作为一种被老百姓共同认可的设施,一直在风雨中挺立了几千年,并且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祠堂的建立成了每一个宗族的居住大事,丝毫不得含混,而且祠堂在无形当中也作为一个氏族的形象。
  宗祠具有文化的符号传播和刺激功能,宗祠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在文化的物化想象,除具有祭祀、议事及聚会等几种主要明显的功能外,祠堂还是一个文化研究的社会场所,每当举行风俗年节或者族类的重大喜庆活动,祠堂就必然成为全族欢庆的必选场所,大一些的祠堂还建有戏台。
  宗祠文化不仅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还发挥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作用。祠堂文化所倡导的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成为现在政府提出和谐社会的建立思想基础与准则。同时宗祠文化的繁荣从侧面也反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现实。因此我们只要认真把握好这一文化的实质,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建议:
  第一,制定可行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将祠堂各种物品进行登记造册,由政府牵头,将村民带动起来,使人们自觉将遗产保护和民主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传播行为,引导村民关注与保护祠堂,与教育部门合作,让其成为子孙德育教育的场所。
  第三,根据自身资源优势搭建宗祠文化产业平台,以此吸引着大批游子回到故乡寻根问祖,为当地发展带来机会和资源,实现文化经济双赢局面,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第四,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旅游景点。既带来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又保正祠堂看管和维修有足够的资金,还可把祠堂的文化底蕴传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