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价值挖掘的提案

2020-01-13 23:29:2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499
  案 题:关于加强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价值挖掘的提案
  提 案 者:民进广东省委会
  类 别:文教
  内容:加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等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2016年以来,广东省连续四年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保护不力、机制不畅、整合不力、开发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文化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无法有效发掘。建议下一步重点应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即在高度重视基础信息的发掘、整理与体系化和信息化,而将开发工作向市场开放。
  一、现状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重视沿线历史文化发掘和重要历史遗存修缮工作,沿线的历史文化是古驿道线路的“灵魂”,驿站、驿亭、古桥等是古驿道上耀眼的“珍珠”,一直将发掘“灵魂”、保护修缮“珍珠”作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并通过修复历史遗存、古驿道和沿线古村落,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古驿道修复模式。2017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邀请省内建筑、考古、社会和人类学、规划、工艺美术等17位专家、教授成立了“南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指导委员会”,研究发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内涵;确定各类遗存的修缮标准、指引和方针;把握“保护为先、修旧如故、价值为重、合理利用、安全第一”等修缮原则,指导全省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工作。工作开展以来,深入发掘了韩江“左联”文化、梅州平远古道《寻乌调查》红色之旅等;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驿站、驿亭、古桥等共计185处历史遗存修缮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并现场指导各地实施修缮;此外,还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倪阳分别在韶关南雄梅关古道、乐昌西京古道沿线设计了“大师驿站”,使之成为展示沿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综合性节点。
  二、困难和问题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发掘现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其核心问题主要存在于始终关注于“道”本身的修复和建设,以及驿站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古”的持续发掘,以及古驿道沿线相关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等“软件”的整合带动,具体表现为:
  (一)古驿道文化内涵和沿线相关资源发掘不深入。古驿道工作已开展3年多,一直坚持保护与利用并行,古道和历史遗存修缮效果良好,但活化利用实际效果仍有待提升,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各地政府重“保护”,便于“完成任务”,而轻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古驿道相关历史遗存修缮完成后,缺乏对遗存承载的历史文化,以及古道沿线相关历史文化资源评估和发掘,导致古驿道及其历史遗存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显不足。
  (二)对古驿道生态价值认识不充分。古驿道多分布在粤东西北山区,沿线分布农田、林地,自然环境优美,但由于地形地貌和开发建设,也存在诸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安全风险,特别是西京古道等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相关。但目前古驿道工作对自然生态保护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缺乏统筹谋划思维,尚未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致使古道沿线地质灾害和生态安全风险点得不到及时治理,且环境杂草丛生、林相混乱、自然景观与古道景观不协调。
  (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捋清。目前,许多地方热衷于争取资金自己动手开发,而对市场作用利用不足,导致开发工作主要由行政主导、财政资金投入,缺乏市场化的有效运作,对古驿道周边特色文化和相关资源关注不足,民宿、特色农产品售卖点等规模不足、可达性差、特色不突出,游客体验欠佳。缺乏古驿道品牌策划和推广,客源市场不清晰,致使市场对古驿道产品的认可、认知度较低,对社会资本,特别是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消费游客群体吸引力不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难见成效。
  三、建议
  (一)开拓思路,注重古驿道保护的基础工作。建议省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组织相关培训,改变地方观念,全面加强南粤古驿道的信息收集、编撰整理以及研究等工作,挖掘古驿道背后的历史信息、知识以及故事,加强古驿道的信息系统建设,为广东人民贡献出一个有遗址、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可考据、可科普、可体验、可游玩的立体式古驿道。
  (二)突出古驿道生态价值,将南粤古驿道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外围生态、文化廊道。以南粤古驿道历史文化发掘为抓手,带动古驿道沿线地区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等相关工作,与北部生态发展区和国家公园建设相结合,对古驿道沿线地质灾害点、生态修复点等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重点建立健全古驿道沿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同步提升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三)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古驿道文化旅游价值的活化开发。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在古驿道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建议各地政府做好本地古驿道的基础功,主动对接市场,吸引市场主体加强对包括古驿道旅游设施在内的古驿道衍生产品建设,科学分析把握本地古驿道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紧跟旅游市场,发掘古驿道及其周边特色旅游产品。借助高铁、高快速路网,提升古驿道的交通可达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古驿道保护与活化中,创新古驿道保护运营和维护机制,实现古驿道地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