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明代古建筑李焘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

2020-01-14 00:02:0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295
  案 题:关于将明代古建筑李焘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提案
  提 案 者:李作伟
  类 别:文教
  内容:
  李焘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初年,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建成。目前,东江流域遗存完整的明代建筑历史资源稀少,李焘故居建筑历史已有437年,且建筑物属于明代河源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古建筑历史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李焘(1544--1625)河源上城人,少年聪慧,21岁中举,25岁中进士,为官50余年,任职14任,官至云南巡抚,官阶二品。为官清正廉明,执法公正,不附朋党,刚直不阿。施政爱民如子,民称“李佛”,所任官地方的方志皆有传记。李焘故居的建造者是李焘父亲李学颜,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岁贡生,为河源上城的建造和计划鳄湖的开凿竭尽全力。对于家乡的建设亦不遗余力,建造上城、开凿鳄湖等,皆尽心尽力。案由:李焘故居位于上城北直街,始建于明代万历初年,与河源上城建城同一时期,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建成,迄今437年。基本结构仍保持完好,现存头门、过厅、大厅、祖厅,三个照壁等,面积1200多平方米,具有典型的东江流域府第式建筑特色,是明代东江流域古建筑的文物遗存,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李焘故居自1986年被核定公布为河源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核定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2013年,政府采用“以旧修旧”为原则,启动了对李焘故居的第一期修缮,对文物建筑结构件进行了修复。2014年7月,第一期修复完工。为了使文物活化,传承优秀的历史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河源市委宣传部、河源市文明办,将李焘故居列为“河源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点”,并引导李氏家族成员积极开展家训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焘故居第一期修缮完工后,文物保护情况良好,旅游部门亦积极利用文物的传统教育和旅游价值,列入源城“老城四宝”之一。因李焘故居的后花园没有修缮恢复,李焘故居的整体利用未完整展现出来。再则李焘故居现为开放式结构,多门出入,卫生、安全、防火等工作,现由源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每年支付12000元经费,委托李氏宗亲理事会安排人员全年值日,因经费不敷,完全靠宗族力量也难以达到文物管理规定要求,应加强政府的指导、开发、利用管理。目前,东江流域遗存完整的明代建筑历史资源稀少,李焘故居建筑历史已有437年,且建筑物属于明代河源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古建筑历史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符合省级文物保护的申报条件。
  鉴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李焘故居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将李焘故居后花园(倒牵牛李屋)修缮恢复,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城环城西路65号的"倒牵牛李屋",是李焘故居的分支,与李焘故居的后花园相邻相通。老屋是李焘长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举人李树桢后裔的祖居地。重建于清代乾隆末年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府第式建筑,今结构完整。大堂正大门向东,左右各开一小门,面均向照壁。北面侧门外,旧为地堂,南面侧门外,原通行李焘故居后花园,今仍存砖式门侧壁。西面城墙内有一斗式大门,为出入主大门,俗称“倒牵牛李屋”。“倒牵牛李屋”属清中期青砖瓦结构,建筑工艺精良。完整的石门、石阶、石门墩、天井等等,均采用全块整料花岗石材料,工艺精湛,雕刻精致,有些石阶整料长达五米,在今存的河源老宅上,这种石结构材料比较完整的老宅并不多见,具有清代河源独特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河源清中期建筑形态的历史遗存实物。倒牵牛李屋历史上原与李焘故居后花园相通,距离不足30米,目前仍有通道完全可以将两屋连成一体,修复李焘故居后花园,与倒牵牛李屋连通,不仅可以扩大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对李焘故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很好补充。“倒牵牛李屋”经二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梁木多被虫蛀,安危堪虞。2017年,李氏家族成员自筹资金55万余元,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屋进行了维修。同时修缮不忘公益,对50年代后乱建房屋而影响街道面貌的所有旧屋进行自觉拆除,恢复了沿街的围墙,美化了街道面貌。老屋修缮、管理、利用是一项专业及社会性的工作,仅仅靠家族自身的力量难以做到。虽然凭家族内部的力量自行修缮,但无法实现规划、修缮、管理等全面的整体利用,难以充分发挥槎城老屋的旅游价值。
  鉴于此,期望得到政府的指导管理、开发利用,使老屋成为源城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的一部分,成为李焘故居的一部分,纳入文物保护的管理范畴。恢复与李焘故居相连形成整体,丰富文化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