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清理整顿铁路客运大站站场及周边环境的提案

2020-01-14 16:44:0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575
  案 题:关于系统清理整顿铁路客运大站站场及周边环境的提案
  提 案 者:武勇
  类 别:综合
  内容:当前,广东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铁路客运大站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集中展现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能力。近年来,在省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铁路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省内主要客运站站场及周边环境有了显著提升,为广大旅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服务。然而,目前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铁路客运站内售票厅、候车区仍存在较多流浪、乞讨人员,严重影响旅客候乘体验,甚至损害旅客人身、财产权益,引发治安、刑事案件,极大影响城市形象。尽管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开展清理行动,但由于执法力量缺乏、路地结合部责任不明等原因,导致流浪、乞讨人员反复出现回流,且人数呈逐渐增长趋势。经调查分析,省内铁路客运站流浪、乞讨人员大致有五类:一是聋哑人。以年轻人为主,其中部分是正常人假扮的聋哑人员。二是伤残人。以中年人为主,通常有各类肢体残疾,如腿残、独臂、烧伤等,其中也有个别伪装的残疾人。三是老年人。以65至74岁四肢健全的老年人为主,相当部分以乞讨为业。四是行骗者。以中年人为主,部分或有轻微残疾,通过在铁路车站外汽车落客区强行为旅客开门等方式讨要费用;也有部分衣着正常的女性携带儿童,声称自己钱包被盗向其他旅客讨钱。五是流浪者。通常为生活无着人员,因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文化程度低,没有其他谋生手段,或不愿通过正常劳动获取报酬,长期在车站住宿并解决温饱问题,其中部分人员有轻度精神障碍。经过调查分析,上述人员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数量大。记录显示,广州南站内2019年7月至8月清理的各类流浪、乞讨人员最多,达140人次;深圳北站内2019年春运40天清理的各类流浪、乞讨人员最多,达100人次;广州站内2017年6月至8月清理的各类流浪、乞讨人员最多,达90人次;其他重点车站均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二是组织化。以广州南站为例,经常性行乞的聋哑人、伤残人各自有20人左右的团伙。以行乞为业的老年人,通常其家人还从事“黄牛”、拉客等,内部分工明确,具有组织化的特点。三是职业化。除少量生活无着人员外,多数行乞的聋哑人、老年人、妇女儿童衣着正常、反复出现,这类人员平时不愿意接受救助站提供的免费救助,只有返乡时才愿意接受救助,利用救助返乡后不久,又重新回到各大火车站行乞,其目的显然并非“求生”,而是“求富”。例如,在一次联合整治中发现,广州南站一名聋哑人手持聋哑证和支付二维码,在9时左右进站至11时被发现的2小时内,已经得到旅客捐助800余元。综合分析流浪、乞讨人员屡查不绝的原因,主要有路地结合部责任不明、处罚震慑不够、缺乏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等。办 法:铁路大型客运站及周边大量的职业流浪、乞讨行为有悖社会公序良俗,蚕食民众的同情和爱心,挤占了有限公共资源,对人流密集区域公共秩序和安全构成了显著威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建议:1.明确路地结合部管辖责任。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细化铁路客运站周边邻接地段的管辖责任,建立路地公安机关联系联动机制,避免车站周边出现管控真空。2.加强路地公安机关配合。针对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以及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的情形,路地公安机关加强配合,严厉打击违法乞讨行为。开展专项行动,对客运站场职业乞讨团伙背后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集团和黑恶势力立案查处。3.加强站内外群防力度。路地共同组织巡查队伍、共建法制教育室。安排地方义工充实目前的巡逻力量,扩大巡逻范围,定期开展地毯式、全天候巡逻,集中清理流浪、乞讨人员。对真正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联系民政部门实施社会救助;对违法乞讨人员,延长其法教时间,减少其乞讨时间和收入。4.加强大型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公安部门牵头,城管、交警、治安、客管、运管、消防等各类执法力量联合办公机制,推进大型火车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化管理。从源头上清理聚集在铁路客运站周边长期从事乞讨、行骗、拉客、黑车等行为的人员。5.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地方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方式,揭露大型火车站周边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假乞讨、真敛财的事实,引导社会公众勿向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财,压缩职业乞讨行骗的人员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