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小切口”做好港澳“大文章”

2017-03-28 23:55:1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以青年“小切口”做好港澳“大文章”
  全国政协到粤调研港澳青年在广东自贸区就业创业情况
  文◎本刊记者 
  “港澳青年工作应该依靠谁来做?怎么做?我们不能以我们这一辈人的思维去做,也不能以内地人的思维来做。”带着这个问题,4月11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楼志豪率调研组到广东寻找答案。调研组以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这一“小切口”,揭开了港澳发展这篇“大文章”。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纷纷对港澳青年前往内地就业表示关注。“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强调“支持港澳青年人在内地发展创业”。对此,毗邻港澳的广东“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肩负着排头兵的使命。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由于“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着力打造,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聚集在这里就业创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叶维园介绍,广东在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分别建立了平台,分别是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目前共有4609家港澳企业进驻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其中,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培育香港创业团队52家,并有香港创业团队获得5000万以上融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也有124个优质创业项目进驻,八成为澳门和香港的创业团队。为了进一步推动港澳青年到自贸区就业创业,在4月11日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广东省、广州市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纷纷就资金扶持、专业人才资格互认、粤港澳产业融合、出入境便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然而,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就业的意愿不高,这是大家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由广东省港澳办与香港民政事务局牵头开展了“粤港暑期实习计划”,组织香港学生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去年,我们提供了594个供香港青少年来实习的岗位,实际上来的只有156个人。”广州市港澳办副主任朱小燚表示,所提供的实习岗位要求的条件与青少年本身素质有较大的落差,“让他们来内地就业的冲动源自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据2015年香港智经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64.7%的香港青年不愿意前往内地就业。在暨南大学就读的港籍学生在内地工作有统计数据的只有约5%,大部分港籍学生返港就业,澳籍学生返澳就业的比例更高。
  如何让港澳青年长期留在广东就业创业,并带动更多青年到广东就业?“现在在广东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还是以短期居多,真正打算落户广东的比例少。”广东省自贸办主任郑建荣分析,这是由于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不同所造成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副书记张志华也表示:“港澳大学生到内地就业有很多门槛,小到报到证,大到档案。”郑建荣建议进一步优化适宜港澳青年创业的政策环境,完善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医疗等配套措施,“自贸区就是突破的最好平台”,他说。
  “我们不能仅仅是就青年论青年,要连根拔。”广州市科创委副主任詹德村认为,首先要影响能影响港澳青年的人,那就是老师。他建议加强香港院校的老师到广东交流合作,开展项目,以带动他的学生及团队到内地发展。另一方面,他也建议加强培育内地到香港读书的青年学生,通过他们影响带动身边的香港青年。
  广东省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艾特莎也介绍了广东省政协的做法。“我们成立了港澳青年委员小组,首先抓好提高青年委员的素质,另外,支持青年委员利用自身影响力做好港澳工作。”例如港籍省政协委员李文斌时常就青年工作建言献策,2014年,他成立了新活力青年智库,致力关注年轻人未来的发展,深入香港各社区举办活动,增加香港青年对内地的了解与好感。全国政协委员杨志红也担任了新活力青年智库总监,她表示:“自贸区为粤港澳年轻人创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由以信息交流为主的传统‘粤港青年交流1.0版’,向‘创业创新合作2.0’升级。”
  楼志豪对此做法表示赞同,“我们要发挥港澳委员的双重作用,动员政协委员,带动香港的青年过来(就业创业),这个工作我们可以做。”他表示,港澳青少年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此次调研虽然切口小,聚焦于港澳青年如何在广东自贸区发展创业,但反映了与港澳发展和广东自贸区发展相关的“大”政策。调研组将进一步梳理调研情况,总结建议,提交调研报告给相关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