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质量促进法,引领供给侧改革

2017-03-29 01:26:4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全国“两会”期间,去产能去库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而全国政协委员钟晓渝则指出,在产能过剩之外,还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国内产品质量不高,甚至引发了消费者出国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等“扫货”现象。因此,今年钟晓渝带来了关于制定质量促进法的提案,希望国家从法律层面来引领供给侧质量的提升。
  “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但中国还不是制造和贸易强国,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钟晓渝指出,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品牌1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数量屈指可数,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与制造和贸易强国的差距核心就在质量和品牌。
  “由于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我国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诉求转向了‘海淘’‘海购’,以致出现了出国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等‘扫货’现象。”钟晓渝说,质量提升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国产品市场的怪圈,即企业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形成了“产品质量差→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差”的非良性循环。
  钟晓渝介绍,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历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时,这些国家都适时推出“质量革命”、“质量救国”等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例如美国在1987年就颁布了《质量促进法案》。
  “我国现有与质量直接相关的法律,重点关注的是质量安全,偏重对质量问题的政府管理,而对于质量发展和质量促进仍是空白,忽视了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在质量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促进作用,迫切需要通过制定质量促进法进行补充。”为此,钟晓渝建议,国家制定质量促进法,作为质量发展领域的基本法,实施质量激励等促进措施,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等质量水平。
  在提案中,钟晓渝还对《质量促进法》的章节安排作出了建议。他还强调,《质量促进法》的制定要注意与既有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重复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