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贵在“精准” 广东省政协调研珠三角帮扶粤东西北医卫事业

2017-03-29 17:27:1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刘力强  黄明霞 
  “珠三角有些大医院的医生评审都要求下乡扶贫,但很多都是形式上的,这不是真正的精准帮扶。”6月12日,来自广东省医卫界的省政协委员们正在为接下来的专题调研作准备。在调研座谈会上,不少委员将焦点放在“精准”二字上。委员们认为,珠三角帮扶粤东西北补齐医卫短板关键要“精准”,要把人才和资金落实好。
  精准扶贫是广东省今年的重头工作。经济、教育、医疗等多管齐下,组成了广东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方队。在医疗卫生方面,广东省政府通过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构建多维对口帮扶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加强粤东西北地区专科学科建设、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努力弥补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短板。然而,粤东西北地区仍存在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李刚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副院长,曾在梅州市粤东医院驻守了两年,对基层医院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他在基层医院帮扶也发现,不少珠三角的大医院的医生下基层都是走过场,“去的时候签个名,回来的时候再签个名,就结束了”,言及于此,李刚难掩失望,“真正的精准帮扶,是要真正的去、真正待在当地才行。”
  如何使精准帮扶落到点上?关键在于人才。据广东省卫计委办公室副主任严汉平介绍,近几年广东省不断加强粤东西北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启动了订单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项目,2015年启动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16年实施了县级医院专科特岗计划……然而,事实上,粤东西北地区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缺人”的窘况。
  “县一级的医院都招不到硕士毕业的医生。”省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徐志伟一语道破“缺人”的原因,“现在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很多从县里考上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就不再愿意回到县里工作,而是去了地级以上的医院工作。本来我们的用意是提高人才质量,结果县以下的医院还是人才流失。”他认为,精准帮扶首先要在人才和资源上提高足够多的“数量”,才能保证医疗“质量”。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直言,广东省每年财政投入虽多,但一点都不精准。他当场算了一笔账,例如广东省财政2016年安排卫生人才培训资金1亿元,以一个专科医生3万元的基本费用来算,全省才有3333个医生享受到这一补助,这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指出,医生的培养需要遵循其科学规律,要回归医疗技术的提升的角度,但目前不少大医院都存在着假论文、走过场等乱象。为此,他建议,精准帮扶要从具体的事物和人的角度去考虑,既要对欠发达地区的医院进行调研,也要到珠三角的大医院去调研。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姚志彬十分赞成这一提议。他表示,委员们指出了不少当前医卫系统的问题,有待于在实地调研时深入研究,既要精准发现现象,又要精准发现其本质、内在的逻辑和根源。他指出,精准帮扶要关注两个方向,被扶的和提供帮扶的,希望省政协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为珠三角精准帮扶粤东西北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找到好的方法和思路。
  随后,调研组以“珠三角精准帮扶粤东西北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为题,赶赴肇庆、清远市开展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