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港区政协委员的提案情结

2017-04-01 19:29:5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汪定华 

  在今年初召开的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来自香港地区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朱颖恒提交的《关于打击使用工业原料充当食材的提案》、《关于杜绝过早拆除房屋导致浪费的提案》等8件提案,经过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朱颖恒本人也连续四年成为广东省政协的提案“大户”。
  作为一位港区政协委员,朱颖恒为何如此热心于撰写政协提案?为何如此关注内地发展和民生福祉?针对这些问题,6月下旬,朱颖恒委员接受了笔者的专访。
  朱颖恒告诉笔者,他参政议政的热情主要缘自父亲的影响。其父亲朱正贤出生于广东台山市一个普通农家,1953年移居香港后,从做低层银铺帮工、建筑地盘小工开始起步,1972年创办香港时富集团有限公司,之后逐渐成为香港金融业巨子。改革开放伊始,朱正贤回到家乡投资兴业做慈善,先后担任江门市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常委。
  朱正贤积极参政议政,坦诚建言献策,至今仍在广东政协委员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父亲的一言一行也让朱颖恒从小耳濡目染,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朱正贤经常告诫儿子,既然要当政协委员,就不能无故缺席政协会议活动,提交的提案和意见建议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尽心尽力当好底层百姓的代言人。
  1996年,年仅22岁朱颖恒继承父业,担任时富集团总经理和台山市政协委员,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政协委员。1997年担任江门市政协委员,2013年又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20年来,朱颖恒分别向省、市、县各级政协提交提案100多件,内容涉及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这些提案经过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朱颖恒认为,而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员交往越来越密切,香港市民非常关心内地发展,也希望通过港区政协委员积极发声,不断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更多地接触社会、写出优秀提案,朱颖恒很少乘坐自己的私家车,他经常挤公交、搭地铁、打的士,深入街道、社区了解民情民意,朋友们都说他像一个打工仔。正因他贴近底层、很接地气,所提的每一件提案,无不体现出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锐触觉和对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
  2013年,朱颖恒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拘留所和监狱进行调研,并向省政协提交了改善拘留所和监狱生活条件的提案,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这份提案被评为广东省政协2014年的优秀提案。
  写出一份好的提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一个大型企业董事长,朱颖恒平时的本职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坚持认为:既然选择了当政协委员,就要有社会责任感,就要履行委员的责任。如果在时间上发生冲突,他总会优先安排参加政协活动。朱颖恒说,这些年来通过参加政协调研、撰写提案,进一步加深了对内地的了解,增强了对“一国两制”的信心,促使自己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提案和建议反映情况,推动问题解决,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作为一名港区委员,朱颖恒身体力行,做出了显著成绩。朱颖恒表示,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提案,做一名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合格委员。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办公厅宣传信息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