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孩子谁来抱”——记广东省政协一次别开生面的协调会

2017-03-30 19:17:0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江英  黄智颖
  2014年9月,一份“关于尽快保护和修复杨家祠的呼吁和建议”的《广东政协信息》呈送至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案头,并得到了“建议省国资委划拨产权至文化厅,市政府全力支持”的批复。然而,时至今日,杨家祠的产权移交仍未解决,其修复和保护工作迟迟未能开展。问题出在哪里?7月22日,广东省政协文史委召集了省、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省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协调推进杨家祠保护和落实工作。
  据了解,杨家祠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杨匏安等中共革命志士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周恩来、张太雷、瞿秋白、刘少奇、邓颖超等大批领导人曾经常在这里研究工作,是广东乃至全国极其重要的革命历史建筑。解放后,杨家祠由省政府划拨给省一机局管理使用,经历多次机构改革后,现由广东省广业电子机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安置职工住宿所用。目前,杨家祠原有的三间两进仅存首进,天井及正厅已拆除并修建了房子,祠堂内部也损毁严重。
  从2014年,省政协提交政协信息以来,先后与省国资委、省文物局、广州市政府沟通落实杨家祠的保护工作。省政协委员孟浩、张弘、袁冬艳,特聘委员陈忠烈等也多次到杨家祠调研和呼吁,促使广州市政府在2015年将其纳入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年过去了,此项工作仍然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各方争持不下的一个焦点是现住户的安置问题。“杨家祠要进行维修保护,涉及到现住户的安置问题。机械集团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资金严重紧缺,不具备条件购置房产安置杨家祠现住户。”广东省广业电子机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副部长谢秉超坦言,希望将杨家祠物业产权、使用权统一打包移交属地政府,由政府进行人员安置及负责修复。
  广东省国资委综合法规处副处长李遥也表示,国资委曾明确答复,同意将产权、使用权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移交给属地管理部门。而这个前提就是解决杨家祠现住户的安置问题。
  “我们对杨家祠现住户进行了摸查,目前拥有该地址户口的只有一户,其他的都是公司下属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安保、保洁人员。按实际情况,只有一户是有资格申请安置的。”广州市越秀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丁红波说。
  “谁家孩子谁来抱。有户口的是否能由属地政府安置?其他的没有户口则由企业安置?”广东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局长黄小玲提出了这一建议。
  对此,丁红波回复表示,由于越秀区文广新局没有物业,需要再向越秀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余风翥则表示,各方要各自负起责任,妥善安置职工。
  会议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产权划拨问题。谢秉超说,文化保护属于社会管理职能,由企业承担这种职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物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将杨家祠物业产权、使用权统一打包移交属地政府,即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郑小炉则表示,国有文物保护第一责任人是所有人和使用人,杨家祠建筑具有一定的国有性质,应由其使用人作为责任主体。广州现有文物保护单位680多处,单靠某一部门来保护文物是难以落实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做文物保护工作。广东省文物局文保处副处长颜永树也建议维持现状,由广东省广业电子机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使用。
  “我们进行过估算,杨家祠的修缮费用约需150万元。如能顺利申请到国家文物修缮补助经费,最高补助额度为50%,且100万元封顶,其余由使用管理单位承担。以机械集团目前现状,实在无力腾出资金安排杨家祠的修缮保护工作。”谢秉超面有难色。
  郑小炉则建议可向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确有困难的则可以按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补助,补助额度为50%。
  在座的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也纷纷出谋划策,积极建言杨家祠保护和落实工作。陈忠烈建议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按户口属地原则安置杨家祠现住户。同时法外有情,无户口的住户根据积分入户政策适当予以加分,帮助其申请广州经适房、廉租房。
  省政协文史专员、省档案局原副局长张平安说,杨家祠既是旧居也是革命活动场所,建议改名为杨匏安故居,更有利于运作。孟浩十分赞成这一建议,并提出把杨家祠提升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孟浩认为,目前关键问题在于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从区、市、省,甚至中央层面,都要认识到杨匏安故居的修复、活化和利用的重要性,成立相关的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将之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小玲指出,此次协调会是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会议,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拿出行动,把杨匏安故居保护工作落实好,依法依规妥善安置现住户,做好产权移交工作。“政协的职能除了政治协商,还有民主监督,今年12月,我们就来监督,看落实得如何。”黄小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