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医学院校不能游离在医改主战场外

2017-03-31 00:08:4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全国政协到粤调研“发挥重点医学院校在医改中的作用”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黄明霞
  “我省有关医学院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兼并并收纳为附属医院,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医疗服务的水平,但一方面自身可能增加了建设负担,另一方面亦可能造成地方政府对履行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基本职责的缺位。”10月14日,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室中,广东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调研员牛国利的一番大实话在来粤调研的全国政协调研组中炸开了锅。
  调研组成员纷纷追问实际情况,得到的答案让大家颇为震惊。原来,某些地方的公立医院被医学院兼并成为附属医院后,地方政府即停止了相应的拨款,医院的发展基本上完全靠医院的“自筹”。这便增加了医院及医学院的负担,继而导致“看病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高春芳表示,在调研中也发现类似的问题。“全国有一些省市为了卸包袱,在公立医院设置股份制,不再拨款,钱还要交给政府。”
  “合并了可以,但不能卸包袱。”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黄洁夫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广东省财政厅社保处处长苏凤玲反映:曾经有某大学的财政人员找到省财政厅,要求把给予该校附属医院的钱都算到大学里面,从而把教育的“蛋糕”做大。
  对此,调研组感到十分惊讶。“怎么能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资源用在教育呢?”黄洁夫认为,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没有专门的卫生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公安医院副院长兼肾内科主任张勉之则指出,政府部门缺位问题值得重视。“这需要我们各级行政部门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要敢于担当,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黄洁夫说。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邹小明对此表示赞同,作为地方医院改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代表,他呼吁“要有一个给钱的主”,希望政府部门之间能达成共识,适当对医院给予支持。
  调研组还谈到了医疗人才如何培养,如何使用,如何下基层的问题。“现在的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写论文的博士,而不是培养一个好医生、好护士。”调研组指出,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少医学院学生在实习时,并不是努力多看一个病人,多做一台手术,而是多走关系以求留下来。“以后我们的后代没有好医生了,这是医学教育的危机。”言及于此,黄洁夫面色沉痛。
  黄洁夫建议,积极发挥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卫生管理学科的优势,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医学专业结构,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为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据了解,全国政协于10月10日至14日到广东调研“发挥重点医学院校在医改中的作用”情况,先后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考察调研,与所到学院、附属医院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此前,调研组已经在北京、吉林开展了相关调研,广东是最后一站。
  “我们会把相关的情况反映上去,这次的调研报告会是很尖锐的。”黄洁夫指出,重点医学院校不能游离在医改的主战场之外,要重点发挥医学院校和广大医务人员在医改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改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