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常委会议“把脉”珠三角自创区建设 省政协专题调研报告获点赞

2017-03-31 00:56:0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通讯员  曾德明  陈玉强
  历时3个月,兵分三路,走访调研11个市,发放460份调查问卷,召开12次会议,八易其稿……9月27日,一份沉甸甸的专题调研报告提交至广东省政协第三季度常委会议。“这个报告是我近期看过的有关科研创新的最好的几个报告之一。”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对调研报告赞不绝口,并表示已经看了两遍。
  政协:提前谋划,群策群力
  翻开这份长达50页,近两万字的调研报告,最引人注目的是后半部分的数据和图表。此次调研报告与以往的报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主报告后附有四个分报告,包括《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创新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新发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珠三角九市2014-2015年创新能力主要指标的比较分析报告》和《广东若干创新能力指标国际比较》,数据详实,条理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这四个分报告很好,便于我们思考问题。”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海燕高度肯定了这一做法。然而,在这份厚实的调研报告的背后实则充满了“纠结”。
  早在6月6日,广东省政协社法委就召开了专题调研座谈会,为第三季度常委会的专题议政寻找破门之法。“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很宽,专业性很强。从哪个角度来议这个事,请大家来研究一下。”省政协副主席林木声特意请来了政协委员、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商量调研切入的角度。当时“纠结”的角度有二:珠三角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珠三角的科技创新。经过一番讨论后选定了第二个角度。
  7月至8月,省政协以主席王荣、副主席林木声、唐豪为顾问,由社法委跨专委会组织委员,并邀请省发改委、科技厅、发展研究中心和社科院等单位组成三个调研组,就此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与省直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座谈,分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自创区所在市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并赴上海张江、江苏苏南等国家自创区调研。
  毫不夸张地说,调研组收集的材料垒起来足有1米之高。如何大浪淘沙,规整成文?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严谨性。其间,光是确立提纲就修改了两次。确定提纲后,调研组花了两天半时间,关起门来集中写作,终于在9月1日初见报告雏形。省政协常委、社法委副主任杨绍森认为报告不能像政府工作报告,需要更好地体现政协角度。林木声也指出,政协应该体现科学性和专业性。于是,调研报告再度进行修改,八易其稿,这才有了9月27日提交至常委会议的报告。
  调研报告: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珠三角自创区发展
  秉着讲真话建诤言的原则,调研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珠三角自创区建设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推动不够、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等严重制约了珠三角自创区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报告用了一半篇幅用于提出对策和建议。报告提出,结合广东实际推进创新政策切实落地。加快制定落实中关村“6+4”、“粤12条”等主要创新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指引,推动各级政府抓紧完善自创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快出台《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适时制定自创区建设的专项地方性法规。
  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要素流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式。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服务与协调,支持重点科技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广泛开展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
  把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牛鼻子工程”抓紧抓落实,加强对企业创新的监测和考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利用国际资源能力,实行国际化布局和高端化并购重组,着力培育和催生一批领航型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激励企业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发展壮大。
  此外,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与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撑,完善创新人才的引进、激励与管理服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协调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方面,调研报告均提出了许多可操作性的建议。多个常委对该调研报告给予了点赞,认为这个报告是政协近年来比较有份量的一份报告。
  委员热议:用“洪荒之力”抓好政策落实
  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到底来自哪里?自主创新投入的主体到底是谁?自主创新依靠的对象到底是谁?9月28日上午,省政协常委召开分组讨论,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焦点放在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
  “创新的主体在于企业。”常委们一致认为,创新根本上是市场行为,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但据调研组的问卷调查显示,31.6%企业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呈“下降”或“波动”趋势。而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支持类型前两位分别是资金和人才。
  在分组讨论中,不少常委认为要加大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使创新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建议建立创投、多级资本市场,特别是向中央申请,建立“广东科技创新投资银行”。更多的常委建议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构建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广东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的人才环境。
  省政协常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巡视员黄玲认为,广东是著名侨乡,也是“海归”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外人才资源,其中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要注重海外人才的引进。她建议,借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新近成立之机,将其作为吸纳海外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平台。而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是住房问题。黄玲十分赞成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支持高校、国有科研机构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人才公寓与公租房等”建议,“这是具有突破性的建议,提到了点子上。”
  深圳是被人们反复提及的例子,大家在总结深圳经验时认为,归根结底是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角色处理得好。“自主创新应该是静悄悄的,没有轰轰烈烈的,政府主要是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有常委提出,起跑线上发奖牌的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在政府搞了许多优惠待遇,企业一申报,奖牌就发了,资金就来了,到底自主创新的成效如何不知道。有些企业就是冲着政府的评奖、创新企业的名称、资金而来的。”王荣对此表示赞同,认为真正创新的企业不是“养”起来的,而是“逼”出来的,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省政协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吴锐成提出,政府既要“赛马”,又要“相马”,但绝不能“买马”,其中的关键在于政策。“现在出来的政策非常多,调研报告反映落地很难,地方政府都不知道该怎么落地,更不用说企业了。”他建议用“洪荒之力”抓好政策的落地,及时反馈政策执行的情况,并进行完善。还有的常委提出,只要自主创新政策能够落地,哪里创新都可以,不局限于珠三角地区,也不突出粤东西北地区。
  王荣指出,在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切实把握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关系之外,还要把握好促进自主创新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进创新人才与培育本地人才的关系、“龙头”带动与区域协作的关系,推动自创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他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凝聚人心、汇聚智慧和力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密切关注自创区建设和发展情况,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团结联谊,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关系、解决困难,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汇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