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粤港青年交流

2017-09-15 19:26:1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粤港青年交流是了解香港民情、争取人心回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文化同源,这为粤港两地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夯实了坚定有力的基础。多年来粤港青年交流无论是交流的频次和规模都非常可观。但在两地青年交流热潮的背后,我们仍然遗憾地发现,如此频繁的两地青年交流,仍出现香港青年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迷失,因此有必要根据形势加以调整,进一步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两岸青年交流策略,切实增强青年交流工作对香港青年的持续正面影响力。”在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在香港长期从事社团领导工作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古尔夫如是说。
  古尔夫说,青年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建立两地青年人之间的互信,从而为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的两地青年交流存在过分追求规模和“新闻效应”现象,万人、千人的大型两地青年交流项目并不鲜见,如此大规模的交流容易陷入“座谈、参观、旅游”的三段式窠臼,两地青年聚在一起,自主性较差,只是参加活动,缺乏自觉吸引两岸青年参与、激发大家相互探寻与相互了解各自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异同的题目,后续缺乏持久的交流与效果测评有所忽视。 
  古尔夫表示,在两地青年交流过程中,官方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活动从对港工作大局出发,对青年的需求考量不足。“我们调查发现,香港青年比较注重个人成长,参加活动倾向于‘实习实践类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但这类活动目前举办较少。另外,官方色彩过浓,容易招来反对派媒体混淆视听的污蔑和攻击,将青年交流活动污名化为‘洗脑’,从当前香港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来看,由非官方代表的民间组织来组织活动,对青少年群体而言更具有凝聚力与召集力。”
  古尔夫说,根据广东省团委联络部“穗港青少年交流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4.8%的香港青年从未到过内地参加交流活动,说明当前的青年交流活动的覆盖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另外,目前两地青年交流活动以大中专学生为主 ,而忽略着眼未来,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策划活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的交流力度。
  为此,古尔夫建议粤港青年保持整体交流规模的同时,重视更具深度的、更加精致的、更能拓宽视野的两地青年活动。“如每场活动宜安排一定数量的内地青年志愿者同行同住,通过多日的朝夕相处和日常交流,增进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两岸青年发现彼此间更多的共同语言。重视互联网新媒体社交平台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作用,让活动有时限,联谊无时限。”
  古尔夫还建议,要充分重视非政府组织、青年社团、网络传媒等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广东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专业化青少年社团,介入粤港交流事务中,加强青年在交流活动中的自主性;同时建议通过设立“粤港文化发展基金”“粤港青年交流基金”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赞助相结合的形式,对民间力量举办的各种由两地青年参与的以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予以资助和支持;细化香港青年群体,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不同的青年交流活动。青年中除了工商界青年俊彦、青年社团领袖、大中专学生之外,也应该照顾到草根阶层青年和社会青年中优秀分子,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需求分别开展青年交流活动。此外,也应着眼长远,多多举办适合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策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