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17-09-15 19:32:01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现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在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杨森平表示,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机遇的同时,应当积极把握契机,结合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实施的一系列配套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增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广东制造业的质量与效益。
  杨森平认为,提升广东制造业,关键在于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领域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构建自主价值链,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十三五”期间,广东承担了自贸试验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任务,建议从规划引导、重点领域选择、实施路径、发挥企业主体价值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探索创新,以“十三五”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如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项目)为突破口,围绕制造业的重大共性需求,提高工业自主研发能力,从广东制造转向广东“智造”,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增长点,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杨森平说,对于外向型经济而言,优质产品意味着高附加值,高附加值意味着高收益、高税收和高价格。过去的30多年,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使企业出口获得更高收益和更高利润。当前广东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人力成本低的红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使得企业在微利和亏损之间徘徊。因此,广东制造业要先行,抓住高附加值的制造板块,大力打造高端制造,创造制造业垄断优势。建议学习松下、索尼等企业把50%深度加工的关键制造环节留在本土的做法,未来制造业应把核心生产环节留在广东,再通过构建制造洼地、卫星工厂等方式取得规模优势,获取比研发和营销更高的利润,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同时,也确保技术研发的垄断优势能得到延续。
  杨森平表示,要优化存量,以智能化、绿色化手段改造传统产制造业。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律、环保等手段,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省政府计划要在2015-2017年期间,推动50%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重大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尽快落实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及电机能效提升工程,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
  推动智能化改造,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支持优先购置和使用由本省自主研发生产的成套装备或核心部件,鼓励重大通用装备跨领域的首次推广使用。
  随着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价值链增值环节不断拓宽,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开始被分解、整合与重构,产品的利润将更多地集中于研发、采购、存储、运营等阶段,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的共生态势愈发显现。杨森平建议,以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融合为方向,珠三角地区主要依托广东自贸区以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等绿色智能制造,并带动研发设计、质量检验、会展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构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格局。
  杨森平还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增值税抵扣。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增值税改革,减少增值税沉淀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比重,降低工业企业增值税负担。简并、降低现行增值税税率,在当前制造业企业税前利润率普遍跌至15%以下的新形势下,建议考虑将制造业相关增值税率合并调整到6%-10%之间,改善制造业企业税收成本;及时提高制造业税收优惠力度,除了现有的《所得税法》、相关企业所得税减免和降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的优惠规定外,应研究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税收支持政策,引进技术、设备、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关税等优惠政策,特别加大对研发投入、设备升级改造、企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活动等制造相关特殊活动和生产制造特殊环节的税收优惠,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促进制造业利润率提升,涵养扩大企业所得税税基;全面清理涉企收费。研究制定“涉企收费清单”,严格按照目录清单管理,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全面清理进口环节涉企收费,取消各种与行政职权挂钩且无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服务收费和各类保证金;
  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进银企对接试点,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传统行业企业针对性扶持。大力发展天使、创业投资和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新品种,开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融资“绿色通道”,支持产业技术升级、节能环保和并购重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设立股权基金、产业基金、偿债基金、质押股权收购基金等,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企业发债,吸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民间资本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支持。构建“育才融智”机制,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立足于省内高端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智力需求,建立国际性智力精英的人力资源贮备库,以项目方式引进海外领军型科研人才,形成国际化的智力资本支撑体系。同时,还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广州“红棉计划”、深圳“孔雀计划”、“1+N”人才政策等为蓝本,进一步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居留、出入境、资助、教育、医疗、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系统化特惠政策。
  杨森平表示,提升广东制造业是一场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考量,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需要政府和财政的积极作为。广东一直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如今取得的发展成果,都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发展积累而成的。只有走改革创新之路,加快推进各项改革,逐步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才能实现广东“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做出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