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政协建言打造创文强管“升级版”

2018-03-23 23:01:4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本刊记者 
  去年5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发出“创文强管”动员令,随即,一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风暴”在多个领域迅速展开:的士司机反映街道路面宽敞了,餐馆老板表示顾客流量增加了,店铺商家感觉生意红火了,探亲乡贤认为城市形象靓丽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提升了……一年多过去了,创文强管成果如何?创文未来之路将如何走?汕头市政协以一份接近1.5万字的报告给出了答案。
  7月31日,汕头市政协出炉《创文永远在路上——关于汕头“创文强管”行动的调查与思考》(以下简称“报告”),将汕头“创文强管”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并对深化推进“创文强管”进行了深刻思考以及建言献策。这是汕头市政协通过走访厦门、浙江、港澳等地,并且广泛征求意见,甚至还有来自澳洲的潮汕乡亲提出的意见建议,最终汇成的万字建言。
  报告开篇将社会各界对“创文强管”的总体评价用了五个“新”进行“提炼”——创文创出城乡新面貌、经济新活力、文明新风尚、干部新作风、汕头新希望。而这五个“新”正好与汕头市委书记陈良贤对汕头市创文以来的“五个回归”不谋而合,再次印证了汕头创文实现信心回归、潮商回归、形象回归、特区精神和特区效率回归。
  报告中对创文后还存在的需迫切解决的,包括城中村建设、停车难、道路交通规划、环境污染、营商环境成本高五大难题加以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如在破解城中村建设、管理难题方面,报告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对《汕头经济特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二是管理权限下移,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各区(县)和乡镇。三是采取措施遏制新建抢建势头。四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把龙湖区作为试点,学习借鉴杭州等地整体改造城中村的经验,在城中村治理上大胆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办法,作为经验在汕头市进行推广。
  针对营商成本相对偏高问题,报告中建议,汕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树立服务理念,加快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全面落实“降成本”有效措施,挖掘潜力降低企业用地用水用电成本。二是积极培育园区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公共服务,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三是加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通关环境,提升行政效能,降低隐性成本。
  在报告中,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汕头市政协委员的注意:汕头市民参与过本市组织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比例为78.1%,其中社区群众参与比例仅为24.0%。如何调动汕头市558万人的积极性,如何将“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报告建议,要在全民中树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理念,激发市民的主人翁精神,让创建工作走进群众心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民工程、全社会的工程,其主要内涵包括城市的物质内涵、精神内涵、政治内涵、社会内涵、生态内涵、城市的内在创新和空间界定等七个方面。”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多角度来理解创建工作的内涵,要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工作是一个从城市向乡村延伸,从城市管理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扩展,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筹划转变的过程。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创文和城市文化脉络结合起来,打造属于汕头人的精神文化家园,以此推动城市品位的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创文工作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汕头市政协认为,只有真正形成科学规范、高效运行的长效创建机制,才能确保创文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良性轨道,最终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全面振兴发展”的美好愿景。为此,报告建议构筑六大长效机制,即保障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创建工作的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度、文明创建的动力机制、高效管用的城市管理机制、文明创建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多元支撑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