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之三十五
民进广东省委会的书面发言
──建设省级中小学资源共享平台 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目前,由于我省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教育信息化的覆盖面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在我省东部、北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不少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无法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此外,部分教育资源的开发没有统一标准,资源之间互不兼容,造成信息冗余;不少资源软件以学科教学、题库软件居多,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软件很少,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相悖。
虽然我省教学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多次进行资源征集活动,开发了一系列精品课程,但是我省尚未建成中小学综合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建设与使用无整体规划,分散存储,大量优质资源未能得以广泛推广应用,甚至部分资源重复开发,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
因此,为了进一步缩小地域教学水平差距,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整体教育水平,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全力研究推进我省省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了一个名为“教育资源门户”的项目,通过门户网站检索功能获取到分散储存在各个原始网站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计划、课程单元和其他教育资源。澳大利亚则创建了覆盖全澳大利亚教育的门户网站EdN-Aonline,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信息目录和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两方面的服务,支持全澳大利亚所有教育和培训部门在网上资源发现和资源管理的互操作。加拿大的Edusource项目创建了跨越整个国家的互联共享的学习资源平台网络,为每一个加拿大人提供数字学习服务,并在整个加拿大分享传播项目研究的成果。
当前我国主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而针对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国家智慧课堂)如凤毛麟爪,尚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
基于以上现状,建议由省有关部门牵头,联合省内教科研单位、师范院校、相关行业、企业协会、各级学校等,深入调研、论证,统筹共建省级中小学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一、省级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
省级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可涵盖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内容、精品课程体系、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其工作重点为:组织建设专业性强、内容科学、质量上乘、适应面广的多类型课程教学资源包,强力推进资源的教学应用。为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省级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管理模式参考
资源平台建设可以按边建边用原则分阶段展开,在应用中完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从课程和培训资源入手到教师教研与培训和社会服务资源分享,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应用一效果评价一反馈修正一再应用”循环逐步完善。平台建设可以以相关领域知识图谱为基础,组织相关学校、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认领建设任务,建设视频、课件、习题、案例、实验项目、数字教材、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运用,精确获取资源应用和用户行为等信息,精准定位应用中的问题,并提供高效的反馈机制以使资源共享平台得以“生态发展”,从而提高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效果。
三、资源共享平台建成之后的后续管理
(一)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为师生提供定制化服务。管理者可采取线上指导的方式帮助教师建立个性化课程。线上指导可通过QQ、微信、腾讯直播、腾讯会议等方式,也可录好使用视频供教师随时查看,为其做好线上平台、资源、授课等各方面问题的解答工作。通过学生行为数据、课堂教学、学生成绩等大数据分析,有利于找到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构建适合不同类型资源共享平台的学生评价模型,为多元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二)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资源共享平台团队服务水平与维护能力。平台可成立一个专业的服务团队,用于跟踪子项目负责人从建课、引用到更新过程的服务。
(三)落实绩效激励政策,确保资源共享平台后续维护工作。平台内容需要持续更新,同时要落实绩效奖励制度,管理者可通过教学评价大数据,按照评价模型将子项目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者以百分制来评价资源共享平台的课程,将绩效政策与评价结果相结合,促进资源共享平台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