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粮食支持长效机制全方位促进粮食生产

2023-03-02 21:32:35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之四十二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建立粮食支持长效机制全方位促进粮食生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广东粮食自给率只有24%,尽管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优惠支持政策,但仍然存在土地和人工成本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耕种无人、耕种无利、政策落实不配套、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等突出问题,“政府不好管、农民不愿种、社会不协同”现象仍然存在,亟需建立支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

  (一)从生产供给端发力,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建立耕地保护责任清单,明确基层政府负责农田生产能力提升的责任,加强“良田粮用”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常态化有效监督。加快中低产粮田改造,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改善,提升耕地生产潜力,推广种植固氮、固碳效果好的粮食作物,将其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耕地条件差异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探索多类型、多样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及时公开高标准农田存量和增量信息,探索高标准农田“一户一田”方案,明确产权归属,解决产权不清晰问题。尽快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解决高标准农田项目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由此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核定归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的难题,确保补充耕地用好管好。加大资金投入,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内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配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产能不达标的高标准农田进行改造,建立健全多层级的管护队伍,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解决后期管护资金问题。

  (二)从生产组织端发力,推动种粮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转型。创新土地集中连片种粮机制。要以多种方式化解高租金对种粮农民受益的挤压,降低小农户集中连片种粮的组织成本。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以保底租金或“土地入股+增产增收”分红形式,形成与土地转出农户的互利共赢、风险共担机制。支持村集体、合作社等发挥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督作用,整合小农户土地和劳动力,为集中连片接受专业化服务创造条件。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区域性综合型服务平台,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集成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区域性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广灵活多样的托管种粮模式,实现种粮节本增效。根据劳动力转移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种粮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单环节、多环节、全程式等生产托管模式。

  (三)从技术端发力,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整合省内各项粮食科技资金,设立粮食科技专项资金,加强粮食方面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加强农牧结合、稻渔共生等粮田农作制度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将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嫁接到粮食生产中,打造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数字化综合平台,实现高标准农田多项数据之间的资源共享,便于全程监管,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优先将高标准农田作为粮食种子培育和实验的基地,加大种业技术攻关,加快耕地高效利用与节肥技术研发,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健全完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种粮效益。在保障产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快推广先进粮食加工技术,全面实现粮食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经营。

  (四)从储备购销端发力,全面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着力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建强省外粮食生产“飞地”,鼓励省内粮食企业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粮食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加工企业为龙头,有效联结种粮农户、种业企业、贸易企业等,致力于构建集良种培育、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仓储建设、营销网络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实施“产购储加销”融合,保障种粮农户的生产收益,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全省链式储备的区域布局,健全物流链条,加快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多功能服务中心,完善全省粮食储备体系。建立涵盖粮食全产业链的风险评判、监测预警、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构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保障风险治理体系。

  (五)从政策端发力,增强紧密型惠农补贴激励导向作用。加大粮食收购、订单奖励、最低收购价、水稻保险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产量大县、产粮大镇、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健全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在稳定稻谷、玉米、大豆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高对农民种粮的综合支持水平和补贴的精准性。精准识别种粮农民,把种粮农民扩大到为种粮服务的各类服务主体。加强种粮成本监测,建立响应成本变化的临时补贴启动机制。加大对农业要素服务的支持力度,为土地、农机、农资、技术等优化配置创造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