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大激光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赋能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023-03-02 21:34:59 来源:广东政协网

  大会发言材料之二十二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进一步加大激光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赋能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激光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共同被视为20世纪的现代四项重大发明。激光技术在切割、焊接、表面硬化、再制造、打孔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是突破传统制造方式的核心动力源泉,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

  近年来,中国激光市场已经占有全球近30%的份额,并对全球市场的发展贡献度达50%以上。2021年,我国激光产品(中上游)市场规模为1265亿元,同比增长15.4%,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中国已成为全球激光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企业数量等均居全国首位,全省相关企业营收超900亿元,拥有10余家上市企业,年营收超1亿元的企业90余家、超千万元的企业1000余家;重点推进建设3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和16个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区,初步形成激光与增材制造材料、扫描振镜、激光器、整机装备、应用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培育出如大族激光、创鑫激光、联赢激光、创想三维、广州雷佳等龙头骨干企业,开发应用领域涉及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疗、珠宝首饰、模具等方面。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高端激光装备的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购买,存在部分领域高度依赖进口、技术应用有待深化等问题,亟需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激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赋能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建议:

  (一)打造专业载体空间,强化区域产业布局。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等地为重要节点,打造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协同,开放创新、安全有序的产业发展生态。支持广州重点建设3D打印产业园,深圳重点建设激光谷产业园等,构建全省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核心区和引领区。支持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市重点建设激光打印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佛山南海3D打印产业基地、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东莞激光谷产业园等,构建支撑产业链延伸及完善的重要基地。

  (二)注重资源整合和规划,优化产业支撑功能。支持地方政府以国有独资或与社会合作等模式建设激光技术特色产业专业载体,金融机构参与,合理规划、集中开发、统一管理,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结构。在产业定位上,注重产业链增强补强,强化“产学研创孵投”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引领;在市场开拓上,瞄准港澳及深圳等地区人才项目资源,以宽阔视野发展激光产业;在功能配置上,可先期规划建设研发孵化、激光加工、光创产业、综合配套四大组团;在配套支撑上,重点发展以激光应用配套为重点的高端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智造核心硬件研发型产业。

  (三)突出项目招引和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加强对激光器生产一线厂商的招引,重点围绕激光成套设备制造和光源技术开发应用,加快对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等项目引进。支持激光企业加强研发、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做优产品,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融资租赁、上市培育等全方位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集群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在激光产业更多细分领域形成在全球市场、技术等方面领先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

  (四)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中心牵头建设激光技术行业研究院及相关配套行业孵化平台,打造集科技创新与创客教育、创新创意产品研发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激光孵化创客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孵化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研发平台,鼓励激光产业龙头企业自建云平台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面向激光核心零部件研发、装备应用领域的行业性、功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资源要素协同。支持激光产业集群中各中小微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能力。

  (五)制定产业扶持配套政策,加快资源集聚。从省级层面设立推动激光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争取国家支持,地方政府配套联动。重点支持前沿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鼓励优势企业股份制改造,对重大技术创新、跨区域并购、企业上市、大规模融资、国际市场开拓等重大事项通过“一企一策”进行支持。鼓励技术引进与合作。对企业在港澳范围内或境外设立技术研发中心、购买境外先进技术进行转化,按照技术购买合同额和聘请海外人才薪酬等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激光技术领域科技奖配套资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资助、技术合同资助和技术经纪人资助等事后奖补(普惠性)政策;探索设立社会科技奖支持和鼓励光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