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民革界别委员共同解码

2024-03-13 16:48:42 来源:广东民革

  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民革界别举行小组热点议题的讨论,民革3组十分关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话题,委员们讨论热烈,建言积极。

  构建与新质生产力 相适应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快释放创新动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丁华锋委员的发言开宗明义,当前我们面临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等诸多挑战,传统产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丁华锋提出,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集成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国企民企多部门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导向作用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塑造大中小科技企业梯度布局的创新格局。

  “建议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贾海洋委员注意到强大的基础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他建议,增加基础研究经费的稳定支持,发挥基础研究作为创新动力源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对长期坚守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给予专项支持。同时,增加交叉类研究项目,鼓励同一领域上下游研究以及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合作。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持续迸发创新活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杜海峰委员谈到了陕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的重要经验。

  所谓“三项改革”,是指陕西省自2022年以来针对科技人员面对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的问题,推出了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研成果转化3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可以以‘三项改革’经验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杜海峰建议,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持续加强科技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优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

  夏先鹏委员也提出,认真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链条的每个环节,通过完善技术市场准入评估手段、健全相关保障机制等,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解剖国有创新主体和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的有效做法,持续强化创新主体间的技术合作。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职业责任感、调动积极性,在培养科技人才中注重保护其创新热情。

  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何杰委员表示,要注意防范新兴产业产能反复过剩的问题。他建议,行业协会要引导新兴产业减少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提高产业政策的普惠性功能性,从直接干预型向间接引导型转变。

  张伯军委员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要为真正质优价廉的产品留出市场空间,以此促进创新产品研发企业的积极性,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丁华锋建议,要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色,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聚集各种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增长引擎,增强新产业全球竞争,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产业结构。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产业、人才日益融合,才能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目前还存在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不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程萍委员提出,高等院校是孵化培养创新人才、支撑赋能的主阵地,要深化产教融合,从源头上扭转创新型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加大引才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发挥好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程萍指出,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的生力军,对解决我国关键核心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有重要意义。建议营造更为包容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国家科技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霍卫平委员关注到东西部创新能力的差距问题。“加快破解西部地区科技资源不足与科技创新任务紧迫的矛盾,推动科技创新东部所能、西部所需形成有效结合,对充分释放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霍卫平建议,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鼓励支持东西部省市推进技术合作,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能否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孙继业委员表示,核电具有能量密度高,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等独特的优势,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国际经验证明核电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清洁新能源,也是实现双碳目标最直接有效的战略选择。

  李国华委员也十分关注清洁能源的发展,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去年他参与了十余次调研。“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背景下,全球范围兴起了‘氢能经济’与‘氢能社会’发展热潮,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氢能战略规划,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科技引领,以氢能布局抢占绿色未来发展。”李国华建议,要发挥科技引领和产业优势,闯出一条氢科技引领氢产业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