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工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振兴中华之魂

2018-03-06 04:28:27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文/云浮市政协主席 黄达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过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数千年来先人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知识营养,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而且是振兴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四个自信”的基础
  在2016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并且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更基础的、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目前,我们的文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中国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现代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历史来源。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根与魂
  我们中华民族要振兴,我们的祖国要强大,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纵观历史,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中国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民族能够一直繁衍生息至今,并成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华文化有着包容、稳健的特点,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大灾难,但每一次面临危机,中华文化不仅能够顽强地抵抗,也能包容外来的文化并与之融合,一起发展壮大。因此,到最后中国的文化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同化了外来文化。例如:元朝、清朝统一中国,满蒙文化并没有替代中华文化,反而最后是融入了中华文化。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包容、稳健的民族文化,才让我们的民族不断地繁衍、发展、壮大。从这个角度看,传统文化是确保民族延续的根本所在。
  展望人类文明发展,主导世界的优秀文化主要有以欧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两种。然而,相对于影响广泛的西方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却在不断地流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经济、生活水平虽然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近几十年来一些传统节日、礼仪礼节的缺失,从目前社会上日益凸显的诚信、道德、环境等问题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间流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刻不容缓。
  当前,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当中也包含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缩影。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曲阜孔府考察,他饶有兴趣地翻阅《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故里——曲阜学习《论语》,这就是给我们传递一个重要信息,要恢复弘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我们都有必要学好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全力铸造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族之魂。
  认真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必须把握好三个基本原则
  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相对现今社会来说,某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全盘照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自身水平、层次的高低,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学习。要注重“古为今用”。明确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在当今社会,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做到活学活用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辨别传统文化当中好的、不好的与适用的、不适用的东西,对适用于当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汲取其精华,不断发扬光大;反之,就要予以扬弃。总之,要做到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分辨,有选择性地学习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涵发扬光大。
  要坚持知行合一。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学习传统文化最终为了实践。然而现在有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包括部分专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虽然懂得其道理,侃侃而谈,但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却看不到丝毫传统文化的影子。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自己,进而在为人处世中言传身教,影响身边的人。因此,不能为学习而学习,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学好并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古语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递进关系,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心去做。既要当好实践者,又要当好宣传者。完善自己,管好家庭,用心工作,服务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
  要坚持从日常生活开始。传统文化不是高深的理论,也不是教条,而恰恰是鲜活、实在的,贴近生活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教化我们。比如,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家规、家教、习俗、节日等,都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学习和积累。因此,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日常生活开始。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优良传统和道德精神,实实在在地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通过生活化、平民化,真正走到人们的心里。让每一个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熏陶、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展现出更大的魅力,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只有这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会有基础,有前途。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既要传承、发扬,更要去实践、体悟。所谓“师古而不泥古”,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如影随形,在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才变得真正有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