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至15日,在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精神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2025年沪粤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由本会与上海中山学社、(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联合发起,在广东、上海、台北三地轮流举办的第11届粤沪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10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宣读论文80余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中山学社社长徐毅松,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汪朝光,本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立彬,台湾财团法人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李建荣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大学副校长、上海中山学社常务副社长于雪梅主持开幕式。
徐毅松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聚焦“孙中山精神的当代价值”主题,总结和升华孙中山等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贡献精神激励和思想启迪;希望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继续发挥思想纽带作用,持续彰显其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汇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作出独特贡献。
王为松在致辞中表示,孙中山先生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上海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孙中山精神的重要使命,希望未来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创新发展。汪朝光在致辞中指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国家发展建设提出诸多规划,特别是对民生议题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将这些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是对孙中山先生思想最好的实践。李建荣在致辞中认为,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位时代巨人和伟人,其“天下为公”的人格,领先于时代的国际观,及其对中国发展建设的长远擘画,到今天仍有宝贵价值。
赵立彬代表本会发表了致辞,首先转达了孙中山基金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先生对会议召开的祝贺和对与会代表的欢迎与致意;指出粤沪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已形成了一个以弘扬孙中山精神为主旨、凝聚两岸学者的重要学术交流品牌;弘扬中山精神、发挥中山精神的当代价值,是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增进同胞心灵契合的需要,是推动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美好愿景的需要。孙中山基金会始终将本系列学术研讨会作为学术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和各合作单位一道,把学术研讨会越办越好,把这一品牌越擦越亮。
在会议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原会长熊月之,本会理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原所长王杰,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研究员钟文博,福建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深刻揭示了孙中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
本会理事、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安东强,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党委书记瞿骏,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俞祖华,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徐涛分别主持了研讨会各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思想领域、不同学术视野探讨了孙中山精神和思想对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等重大主题的启迪价值。
本会副秘书长、《广东社会科学》主编李振武主持了大会闭幕式。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戴鞍钢作学术总结。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上海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廖大伟代表主办方致谢。闭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参观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本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德华,本会理事、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本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胡波,本会理事、广东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张金超,孙中山国际学术中心干事刘世红、特邀研究员胡锐颖,本会组织的青年学者广东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琳琳,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研究馆员漆德红、讲师宾睦新等参加研讨会。本会组织学者共向会议提交论文13篇。
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精神,始终是凝聚两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探讨孙中山精神的当代价值,不仅是学术使命,更是对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创新。本届研讨会对于加强两岸孙中山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交融、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