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去”,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2024-02-29 11:47:02 来源:南方plus

  对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来说,刚刚走过的2023年是意义不平凡的一年:他的雕塑世界巡展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已经走遍20多个国家、30多座城市,为世界带去来自中国艺术家的奔放表达。

  “幽默与爱是全世界的共同语言。”自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如何创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许鸿飞关注的焦点。


  今年春节前夕,许鸿飞的雕塑作品《吻》被西班牙马德里中央公园收藏,世界巡展第56站“龙凤呈祥”同时在萨拉曼卡拉开帷幕。在走访调研和艺术创作中,他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有了新思考:“今年,我将继续重点关注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质效问题,打算把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国门的提案带到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为讲好中国故事探路献策

  提及西班牙的历史文化名城萨拉曼卡,许鸿飞并不感到丝毫陌生。从2019年至今,他的新春生肖主题雕塑作品已经连续六年在此亮相,为西班牙带来欢乐喜庆的中国元素。今年,他的龙年生肖新作《龙凤呈祥》如约而至,再次为当地市民带来不少惊喜。

  文化是国际交流的载体,艺术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每次出国交流都能为许鸿飞带来新的收获。海内外观众与艺术作品亲密互动的反应,都成为他提案灵感的重要来源。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许鸿飞提交了以《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去”,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为题的提案。今年,如何以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继续成为他提案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需要用作品告诉世界:新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是如此幸福、快乐、自信。”许鸿飞认为,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包括五个步骤:从“走出去”“走进去”到“请出去”“请回去”,最终实现“留下来”。在他看来,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应当鼓励更多中国艺术家走进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真正“走进去”海外民众的心坎里。

  正如萨拉曼卡连续六年的巡展一样,高质量的文艺精品不仅能“走进去”,还能被海外主办方“请出去”,以及多次被“请回去”。针对一些中国艺术作品“走出去”传播度不高、展览同质化等现象,许鸿飞建议,通过成立对外文化交流基金等举措,重点扶持一批有潜力的艺术家创作优秀作品,并以多元化的深度对话活动,提升中国文艺精品的国际影响力。


  艺术创作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推动中国艺术走出国门的同时,许鸿飞并没有忘记艺术的“根”。他常说:“乡村是我艺术生涯的出发点。”作为连任委员,聚焦通过艺术助推乡村振兴主题,近年来他提交了多份提案。同时,他创作了不少乡村题材的艺术作品,并把个人巡展开进广袤的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许鸿飞多次深入乡村调研,调研活动也为他不断带来新的灵感。他观察到,作为一门“可触摸”的艺术,雕塑艺术的推广有助破除基层群众接触艺术的门槛。因此,无论在国内外办展,许鸿飞总喜欢让作品出现在户外公共空间,为观众留下更多快乐的回忆。

  2020年,“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在全国启动。巡展造访广州塱头古村、清远连樟村、海南博鳌南强村等20多处乡村,既为村民提供接触艺术的难得机会,也让更多美丽乡村“火出圈”。

  “我在国外要走进地标办展,要让别人知道这个艺术家来自中国;在国内则要走进乡村办展,要让别人看到乡村的变化,乡村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许鸿飞如此分享自己基层调研的心得体会,在他看来,“美丽乡村”本身就是绝佳的“中国故事”。他说,与时代同频共振,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之一,汲取时代精神,并融入到作品的演绎中去,才能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

  “我将在履职过程中,把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带上两会。”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许鸿飞建议,美丽乡村建设要带动更多艺术家深入群众、扎根乡村,通过艺术作品反哺乡村,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打造产业与艺术融合的乡村品牌,也让更多观众可以通过艺术了解当下中国农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