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 探索搭建“互联网+平台”大联盟

2024-03-04 11:38:37 来源:新花城

  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多年来十分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今年,吴以环的多个提案仍将聚焦教育和医疗民生问题,并将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感觉责任光荣,使命重大。希望我的提案能在推动健康中国以及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作用。”她说。


  体教融合 建议推动共享师资“走班教学”

  “体教融合,不仅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吴以环说,近年来,我国体教融合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深圳推广“阳光一小时”活动,做到“体育课天天见”等。同时,她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国体教融合仍存在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服务质量较差,体育专业师资保障不足,青少年体育赛事赛制不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升学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为此,吴以环在其《创新推进体教融合,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提案中建议,创新扶持政策,规范发展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包括指导各地出台社会体育组织扶持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降低社会体育组织场馆使用成本;出台相关政策,按照谁培养谁受益的原则,使社会体育组织培养的运动员可以享受与其他运动员同等奖励待遇;探索搭建“互联网+平台”体育大联盟。通过大联盟集合线上资源流通、线下认证实践的方式,助力融合资源、人才市场的边界,打通政策配套、人才吸引、产业升级等渠道。例如:体育人才可以通过官方平台进行能力备案与就业指导、持证上岗、持证评级;学校及个人等服务需求方可以找到经过认证的社会组织课程、内容和师资团队;社会体育组织可针对市场需求,依托平台、联盟共同合作研制综合健康素质培养、体育素质提升类课程等。

  同时,吴以环建议突破机制瓶颈,多措并举强化体育师资建设。落实《体育总局 中央编办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切实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担任或兼任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渠道;教育、体育部门加强联合,指导和推动各地学校建立走班教学、共享师资和开放课后体育服务的教学机制。

  另外,还应整合青少年体育竞赛资源,拓展体育赛事各类项目,打造幼儿园至高中3-17岁年龄段全覆盖的赛事体系。鼓励各地有影响力的学校带头扩大体育特长生招生规模,探索发挥好行业协会,以及业余体校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功能。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提升用医、用药、用械跨境效率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也是吴以环关切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粤港澳三地齐心协力推动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比如香港长者医疗券新增7间大湾区机构,为“港人北上”再添热度;“港澳药械通”落地三年,内地指定医疗机构由5家增至19家。

  吴以环认为,由于三地法规差异、监管体系不同步等原因,大湾区医疗共融发展仍存在用医渠道、用械创新监管等方面的不足。她在提案中建议,完善港澳专业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政策体系,建议以深圳市为试点,简化港澳医师认定和注册程序,减少公证材料种类及数量,延长短期行医有效期;支持深圳市探索建立港澳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逐步实现简易程序认定和注册。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评审方面,吴以环建议,赋予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更多审评和检查职能,尽快实现全品种的独立审评工作,以及创新医疗器械独立审评职能,按照地域就近方式进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技术审评分派等。同时,应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加强审评检查能力,包括加强专业审评员队伍建设。引入、配备、培养一批医疗器械A级资质审评员等高层次审评员、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查员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学科带头人,提升审评检查效能;创新打造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性合规性评审的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推动构建更智慧、科学、高效的审评制度。

  建议协同创新 实施“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计划”

  “发展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主阵地,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吴以环表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建议将粤港澳大湾区组成一个网络来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吴以环将提出《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提案,建议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产业创新网络计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为核心,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盟、产业基金助力”的模式,创立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搭建重点区域内联合创新网络体系,促进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构建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政产学研用资联盟”及其理事会,各方可根据自身条件与意愿,参与不同层级合作,享受获得理事会席位、获取技术和知识产权、使用研发资源设施、分配股权收益等权利。

  同时,建议加强大湾区内的高校合作。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享学科资源和研究设施。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大学间的跨学科合作,定制化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科学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联合培养新型人才。整合高校资源,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桥梁。

  另外,应打造可持续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议允许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制定各种应用标准、法规建议,提供适用性人才等措施,以项目为纽带,打通技术成果转化的链条,使新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过渡到量产阶段,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扫清障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吴以环还将提出《关于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提案。建议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加入国家“强基计划”,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等,与当地优质中学衔接培养的一体化落实;支持“强基计划”高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扩大招生试点,对高一阶段学生开展阶段性摸底;建议支持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开展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如深圳湾实验室、深圳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在未来前沿学科领域,构建博士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