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调研组
为配合我省实施“强师工程”,推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有关问题的解决,今年6月,以温兰子副主席为顾问的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围绕“我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情况”专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省教育厅、财政厅、省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赴阳江、汕头、揭阳、惠州等市调研,实地考察了10多所中小学,广泛听取市、县(区)有关部门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同时对韶关、河源、梅州、汕尾、湛江、茂名、清远、潮州等市进行书面调研。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提出了解决我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得到改善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以来,通过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特别是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部署“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明确提出实施“强师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教育发展规模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方面有较大进展。至2011年底,我省共有中小学(含幼儿园)专任教师100.4万人,规模全国第二,其中欠发达地区62.1万人,占62%。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84%、98.93%和95.5%。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新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初步建立起以全员聘用(聘任)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师队伍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教师权益保障程度明显提高,96%县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一)代课教师问题基本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8年至2011年,我省通过公开招录、转岗、辞退补偿等方式,妥善解决了5.9万名代课教师问题。此外,各市县按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到农村从教。4年来,“上岗退费”政策为我省农村中小学补充了2.8万名本专科毕业合格教师,充实和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紧张的局面。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各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河源市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联手开展“实习支教,置换培训”项目,推行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两相当”与绩效工资实施成效明显,提高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
2008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方案》(粤府办[2008]58号),明确提出落实县域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县域内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建立我省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步增长。3年多来,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8.5亿元,带动全省各级政府投入约6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两相当”政策,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的整体提高。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预留财力性补助资金9.6亿元,帮助欠发达地区建立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落实“两相当”政策长效机制。至2011年底,全省121个县(市、区)已有116个实现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有106个县(市、区)已落实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所有的市县均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据统计,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月平均工资为2900多元,较2008年的1700多元,增长70%。
(三)教师工作条件得到改善,提升了教师职业幸福感
我省积极落实《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精神,从2009年起,省级财政专项安排了8亿元资金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三室一场五有”工程,改善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教师的工作条件。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为1072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8%;2012年争取达到22%以上,2015年力争达到24%左右。我省还将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5亿元实施“强师工程”,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的待遇。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真切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教师群体的关怀,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二、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福利水平偏低
目前,欠发达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水平的“两相当”。我省欠发达地区还有45个县(市、区)的教师月平均工资低于2900元的平均水平。如揭阳市的惠来县,月收入低于2千元的教师占50%左右。省统计局于今年6月发布的2011年广东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约3762元,我省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位于全省社会中下水平。目前还有15个县(市、区)还未落实或未完全落实住房公积金,涉及在岗中小学教师11.9万人,占全省中小学教师的16%。而且多数教师的公积金比例仅为5%,每个月只有区区几十元,根本无法租住商品房,更无法购买商品房。
二是政策执行有偏差。有些地方教师工资发放项目不全,取消了节假日补贴、农村教师岗位补贴;有些地方在教师工资总量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机械地从教师工资总量中划出一部分用作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导致部分教师的工资实际水平不升反降。
三是区域内教师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受财政体制影响,同市不同县(区)、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市属-区属)的教师工资差异明显,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较为突出,一线老师对此反映强烈。以汕头市为例,南澳县教师的月平均工资是2342元,而龙湖区教师的月平均工资是4571元,前者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长期的同城同工不同酬,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致使大量优秀教师外流,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和区域结构不合理。
(二)教师工作条件简陋,培训经费无保障
近年来,尽管欠发达地区教师工作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办公环境欠佳。一些农村小学只有一栋教学楼、一个只有几十平米的运动场;教师办公场所面积狭小,拥挤不便;很多教师上课还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信息化的办公设施缺乏,教学现代化水平较低。调研组所到的一所小学,一间教师办公室就设在走廊尽头,6位老师挤在一张条板桌上办公。
由于教育培训经费无保障,大部分教师处于客观要求急需培训与主观积极性不高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欠发达地区现有教师队伍学历、职称、教学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地方的初中连一名高级教师都没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未能按照要求,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致使培训经费多由学校、教师个人承担。2010年,经济欠发达地区14个市的教师培训经费总额还不及深圳市的一半。同时,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足,存在“重复培训”、“无效培训”现象,也降低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如缺乏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地区,难以实现“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三)教师缺编和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存在区域性缺编的现象。随着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地区出现了较多的麻雀学校,但现行的核编标准没有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反而要求农村学校的初中生和小学生要比城市学校多2.5个人才能配一名教师,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如河源市的下车镇,全镇共有小学生总数为902,按照小学师生比1:21.5,核定编制教师41人,加上4个附加编制,该镇共核准编制数45人,52个班每班平均不到一个教师,更无法配备足额的各科教师。由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学校缺编严重,出现了大班额问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安全隐患。而另一方面,受地方财力及新教师来源不足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空编率较高。如汕头市的空编率达16.2%,湛江市2011年专任教师缺口就达9651人。在人才流失严重的同时,新教师来源萎缩,普宁市教育局今年到华南师范大学设点招聘,原计划招收28名,但来应聘的人数太少,只招到3名。
二是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严重。主要表现在科目失衡、学段失衡。在科目上,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师资不配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小学受编制限制基本采取包班制,教师跨级跨学科任课。英语、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及音美体等科目教师紧缺。如湛江市80%的乡镇中小学没有音乐、美术、体育专业教师,许多农村小学没有英语专业教师。在学段上,各地的小学段教师普遍超编,初中段与高中段学科教师整体缺编。
三、解决我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条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履行政府的主体责任,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将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到位。
一是建议省财政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教育经费在转移支付中的比例。通过提高土地出让金、教育费附加的比例等措施,多渠道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二是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教育均衡化从农村弱势地区开始,高度重视对偏远地区的教育优先重点帮扶,支持和鼓励各市、县(区)尽快建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对长期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任教的教师实行岗位津贴,并优先提供进修的机会和经费。三是编制部门在执行核编标准的同时,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允许区域间灵活调配,根据中小学的生源变化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师编制的统筹,侧重考虑边远山区及麻雀学校;按县区在编在岗教师总数5%配备必要的机动教师编制,由县区教育部门统筹调配,解决教师因各类原因请假造成的缺岗问题。四是在校舍建设、设施配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切实改善欠发达地区教师工作条件。制定职务聘任优惠政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不受指标限制,评定职称后即可聘任;在校舍用地上,优先满足,着力改善不符合“三室一场五有”工程的学校,确保教师有一个较好的工作环境。五是进一步落实“两相当”有关政策和各项保障制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及时纠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做法;按照公务员的比例和标准为教师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及各项社保资金;建立教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将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统一规划建设。
(二)扩大统筹范围,逐步解决低水平的“两相当”问题
建议由省里统筹,综合考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与物价水平、财政负担能力等因素,把广东省各市县划分为珠三角、一般地区、贫困地区三类地区,科学制定这三类地区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最低保障标准,并给以梯度资助。珠三角地区,由自身负责筹集资金;对于一般地区,由省负担一部分资金,其余由市、县(区)共同配套;对于贫困地区,主要由省负担,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全省范围统筹,以缩小城乡差距。今年6月,湖北省在全国首创农村教师招考、分配、工资由省级统筹,取得成功,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其做法是省财政给赴艰苦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教师每人每年3.5万元(高出该省乡镇公务员年收入),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增,而且使用事业单位编制。统筹全省三类地区的工资福利待遇涉及多方,需逐步推进。建议首先实现贫困地区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省级统筹,出台类似农村教师岗位津贴等激励政策,逐步扩大覆盖面。
除了省级统筹,各市也要适当上调负担重心,加强市级统筹力度。惠州市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出16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分别用于提高惠东、龙门和博罗3个山区县教师津贴,力争缓解“同城同工不同酬”的局面,达到同一个城市内教师待遇的相对平衡,工作条件的相对均等,有效稳定了全市的教师队伍。
(三)以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为重点,着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
一是建立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一般转移支付和教师专项补助力度。切实落实《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额度不低于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总额的1.5%,专款专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指标内容,督促经费落实到位,并使工作常态化。尝试多渠道解决落后地区的教师培训问题,建立“帮扶挂钩”的长效机制,支持省内名校开展与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是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和个人负担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教师培训费一般是在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部分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公用经费少,教师培训经费非常紧张。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合理的教师培训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在培训项目与程序上,要加强对全省教师培训的统筹和监管力度,实现“归口管理”,规范培训内容与费用,保障培训效果。
附: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名单
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名单
顾 问:
温兰子 省政协副主席
组 长:
谭泽中 省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杨 维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商学院原党委书记
副组长:
官方明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景李虎 省政协常委,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
成 员:
邓静红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高级讲师
吴潭伟 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沈文淮 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理事
杨炳生 省政协委员,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
郑炽钦 省政协委员,省实验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易佐永 省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党委书记
姚钦英 省政协委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
莫道明 省政协委员,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董事长、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郭 俊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蔡延钊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
何晓园 省政协特聘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英文秘书专业主任、自考办主任
宋晓琪 省政协特聘委员,广东今盛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作家
郭 力 温兰子副主席秘书
刘力强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陈小康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黄明霞 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陈佳娴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