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森林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质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6-12-16 02:21:42 来源:广东政协网

关于我省森林树种结构调整、

提高森林质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组成以邓惠珍副主任为组长、黄成柱副主任为副组长的“关于我省森林树种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质量和经济效益情况”调研组,于8月下旬前往东莞市和惠州市,对我省林分改造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东莞市及所属大岭山林场、大屏嶂林场,惠州市及所属龙门县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龙门县龙城街道办、分塔山森林公园、白沙河水库等地林分改造情况和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和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

东莞、惠州两市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东莞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绿化领导小组,以建设“生态绿城”为目标,把国土绿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出台了多项保护绿化成果的规章,如《东莞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东莞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自2001年起,率先在市属林场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实施林分改造工程建设,6年来共完成林分改造12.88万亩,全市建立了以绿色山体、自然保护区、城市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绿色通道、居住区绿地等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初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绿色景观,于20063月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称号。

惠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绿色生态惠州”的决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先后检查建设绿色生态惠州工作,并多次到市林业局、潼湖湿地等地进行现场办公、调研。为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态防护效能,自2001年以来,惠州市着手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6年来共完成林分改造面积110万亩,其中种植优良阔叶树面积45万亩,种植南洋楹、桉树丰产林面积65万亩。

(二)实施了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东莞市“十五”期间市财政投入造林经费近8000万元,启动实施“四条主干公路两侧山上造林绿化形象工程”、“松材线虫病防治工程”、“边界森林生态形象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林相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

惠州市实施了东江水源林营造、绿色通道建设、西枝江水源林整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松材线虫病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公园建设、城市绿化美化、交通主干道生态林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等十大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质量,绿化环境,美化了家园,惠州市2000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的称号,2002年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三)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

近年来,东莞、惠州两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认真吸取由于针叶纯林所带来的森林病虫害和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教训,充分认识调整树种结构的重要作用,认为种植优良阔叶树种是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基础工作。东莞市大岭山林场自2001年以来,共投资1213万元,利用优良阔叶树种红椎、红苞木、格木、荷木、尖叶杜英、观光木、桃花心木、灰木莲、樟树、深山含笑、米老排、凤凰木、枫香、降香黄檀、山杜英、海南红豆、大叶紫薇、人面子等达110多种,完成林分改造1.6万亩,目前,很多地方已郁闭成林,形成了良好的林相景观。惠州市龙门县通过建设优良阔叶树华润楠(当地名“白荷槁”)、荷木多树种混交造林示范基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

6年来,东莞市在林分改造中共种植阔叶树12.88万亩,惠州市共种植阔叶树45万亩。

(四)以科技为支撑,提高阔叶树的栽培技术

提高阔叶树的营造林技术是确保阔叶树造林成功的关键措施,近年来,东莞、惠州两市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阔叶树造林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惠州市林业局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科院热林所等合作,在永湖镇大坑水库进行阔叶树造林树种的筛选试验,选出了20多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阔叶树种,如南洋楹、南酸枣、海南蒲桃、荷木、樟树、藜蒴、西南桦等。通过开展南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恢复的研究,不断探索阔叶树的栽培技术,提高造林质量。

(五)加强林分改造质量管理

林分改造的目的树种是乡土阔叶树,而阔叶树造林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抓好造林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两市林业主管部门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一是把好种苗关。造林使用的苗木必须粗壮健康,并充分木质化,才能有效地保证成效;二是抓好备耕环节。整地过程中,尽量不要炼山,因为大部分阔叶树怕伏天灼伤幼苗,炼山之后容易产生较高的地表温度,影响造林成活率,打穴一定要达到设计的技术要求。三是要下足基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一点很重要。根据两市的实践经验,一般每穴要放250克磷肥,500克有机复合肥作为基肥。四是要抓好栽植时间。一般要在3月份进行栽植,最迟不要超过4月份。五是加强抚育管理。管护、除草、松土、施肥是阔叶树造林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部分地方造林效果差,年年造林不见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进行抚育。

二、存在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东莞、惠州两市森林质量逐年提高。通过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抚育管护等,林相改造效果显著。东莞市五大森林公园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景观,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也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发展不平衡,东莞市基本消灭了无林地,需要改造的低效林11.67万亩,占该市林业用地的13.9%;而惠州市尚有需要改造低效林256.43万亩,占该市林业用地的23.8%。东莞市因受松材线虫危害,松树枯死现象在高速公路两旁经常见到,形成了“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景象。从2005年底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看,全省森林生态系统仍然十分脆弱,林分改造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

(一)无林地生态系统脆弱

2005年底,全省尚有无林地面积763.5万亩,这些无林地由于没有林木的保护,生态系统脆弱,保持水土能力差,地表容易受雨水冲刷,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严重衰退,造成大量的泥沙向农田、水库、河流淤积,使农田沙化,河床抬高,水质变坏,库容减少,沿江沿河的各种工程设施、公路、铁路以及渔业、航运受到严重威胁;部分地区甚至造成土地荒漠化。

(二)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

目前,我省森林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到2005年底,全省林分中,中、幼林面积达8114.3万亩,占全省乔木林面积的61.8%。以马尾松和杉木为主的针叶林达45.12%,其中松树林面积4368.0万亩, 占全省乔木林面积的33.3%。单层林占91.07%。森林群落结构和树种结构简单,层次单一,林相单调,直接限制了全省森林生态质量的提高,致使我省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而面临生态危机。

(三)森林质量不高

单位面积蓄积量、郁闭度和单位面积的株数是评价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单位面积蓄积量、郁闭度越高,森林质量越好,单位面积的株数作为重要的参考值,在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应表现为具体稳定值。目前,我省林业还很“年青”,每公顷森林(乔木林)蓄积量、生物量分别仅为39.35立方米和43.56吨。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邻近省份相比也有差距。全省森林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8的林地面积为1429.95万亩,郁闭度0.50.8的林地面积为8125.5万亩,郁闭度小于0.5的林地面积为4075.65万亩;分别占全省相应森林面积的10.5%59.6%29.9%。全省森林(乔木林)公顷株数为2151株(亩株数为143株),平均胸径为9.51厘米,这表明我省林木处于中幼龄状态,而全省森林质量则为中下等水平。全省森林单位蓄积量与周边及全国相比见下表。

全省森林单位蓄积量与周边省及全国比较表

单位:立方米/公顷

名 称

广东

广西

福建

全国

单位蓄积

39.3

44.0

66.0

84.0

(四)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

由于目前我省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造成我省森林生态功能整体等级不高。目前,全省森林(地)一类林面积仅占5.4%,二类林面积占57.7%,三类林面积占26.8%,四类林面积占10.1%。一、二类比例合计为63.1%,与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另外,全省森林生态效益总量不高,各指标效益值所占比重也分布不均,森林吸碳放氧效益所占的比重大,保持水土、森林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不高。

(五)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森林火灾面积呈上升趋势

我省常发性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且多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呈多样化状态,常发性危害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包括马尾松毛虫、萧氏松茎象、黄脊竹蝗等。危害严重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松材线虫、椰心叶甲、褐纹甘蔗象、薇甘菊、红火蚁、刺桐姬小蜂等。

2005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火烧迹地170.1万亩,较上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1994年)火烧迹地32.36万亩多了137.74万亩。可见,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火灾对我省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的威胁。

三、几点建议

(一)尽快启动实施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

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林业局联合编制的《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规划》(2007-2020年),已于近期通过专家评审。该规划是实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创建林业生态县,实现林业生态省的重要举措,对于支持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广东省排头兵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林分改造规划,到规划期末,实现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2245.16万亩,基本上消灭生态等级为三、四类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比例达60%以上,生态功能等级一、二类林面积比例90%以上;完成低效商品林改造2038.35万亩,商品林有林地面积比例95%以上,建成5000万亩的商品林基地。因此,建议省政府尽快立项并启动实施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

(二)尽快出台广东省封山育林条例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具有成本低、效果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森林顶级群落等优点。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实施封山育林,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广东省封山育林条例。

(三)加大投入,扶持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

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保护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得到了良好保护。但是,由于管理人员不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配套基础工作进展缓慢,总体规划、本底调查与资源信息库的建立、道路修建等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建议省财政加大投入,及时解决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问题,促进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森林的共建共管机制,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森林生态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受益,同时全流域、全社会都受益,而且下游发达地区受益更多。如东江流域上游的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是全流域水资源量和水环境质量调节的关键,是东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的重中之重。东江上下游同饮一江水,搞好上游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好三大水库,是全流域的共同责任和义务。目前东江上下游的经济实力差异很大,中上游欠发达地区资金较为紧缺,却承担全流域近90%的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而下游资金较雄厚,只承担全流域约10%的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因此,建议省政府对省内各流域森林的建设与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森林生态的共建共管机制,促进流域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屏障共建、生态效益共享。可以推广深圳宝安区政府在东江上游龙川县投资营造水源涵养林的做法,积极探索下游发达地区到上游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生态公益林基地的新路子,实行异地造林、义务共担,以缓解发达地区资金多、林地少、生态建设任务轻,而欠发达地区资金少、林地多、生态建设任务重的矛盾。

 

附:

调研组成员名单

 

  长:邓惠珍 女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林业局局长

副组长:黄成柱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员:陈北光    省政协常委、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余之德    省政协委员、原省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

刁学武    省政协委员、省二轻集团原副总经理

郑镜明    省政协委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总工

程师

何铁赞    省政协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

谭天泳    省林业局营林处处长

李云新    省林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黄团才    省政协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

许松葵    省林业局生态管理中心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