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史料 弘扬传承岭南文化

2017-11-16 00:56:2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政协文史工作大放异彩:
  挖掘传统文化史料 弘扬传承岭南文化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赖南辉 
  广东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广东,也造就了一大批重要历史名人,为开展文史资料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东各地市政协在省政协的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出版工作,积极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取得了一定成绩。6日,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各地政协纷纷交出各自文史资料工作成绩,亮点纷呈。
  A 广州
  市民百姓写广州故事
  文史资料的“三亲”性和统战性、民主性是文史资料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力所在。这些年来,广州政协强调文史资料的“三亲”要求,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坚持当代人写当代史,政协委员写政协记事,市民百姓写广州故事,正因为是写身边事,讲身边人,谈身边见,因而文史资料具有鲜明的广州文化特色。
  这几年,广州市政协先后出版了4辑《广州文史资料》,共160多万字。特别是去年出版的《劳动人民的红线女》一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装帧精美。对广州著名粤剧大师红线女的生平旧事、演艺生涯、艺术成就进行了汇总收集。书中既收有红线女本人的回忆文章,也有国家领导人的珍贵手稿复印件,更多的是红线女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由他们撰写的史料,真实可信,地方味浓,故事性和可读性很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好评,社会效益显著。
  B 深圳
  口述史记下敢为天下先故事
  近年来,深圳政协努力让文史工作和文史资料走向社会、走进群众。
  2014年-2017年,深圳政协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创性地完成了深圳口述史第一季和第二季两期项目的工作。通过口述史,讲个人亲历的故事,反映深圳这座城市在某个领域、某个时段的历史印记。记录一个口述者所经历的真实故事,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能够引发其所在单位、所处行业的集体记忆,而且能够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传播和弘扬具有一代创业开拓者鲜明特征的深圳精神。最后再精心编辑,汇编出版《深圳口述史》文集;拍摄口述史纪录片,制作口述史影像库,在电台播放口述史专题节目等方式,由此形成弘扬深圳精神的文化品牌。
  “深圳口述史”一炮而红。2016年底,深圳市政协着手开展政协发展史的征编工作,目的是更好地记录深圳市政协发展历程,进一步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反映深圳人民政协事业取得的丰富成果。在此基础上,与有关单位合作,在绿景大厦市政协办公区精心筹备了“深圳市政协发展历程”展览,广泛收集深圳市政协从筹备成立至今的文字、图片及实物资料,力求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地展示深圳市政协27年来的发展历程。
  C 汕头
  加强潮侨历史文化研究
  汕头市政协在加强潮侨历史文化研究、助力“海丝”重要门户建设上下大功夫。
  促进“海丝”重要门户建设,呼吁更正确定汕头开埠时间。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以在地方志和历史教材中“1861年开埠”的说法影响最深最广,但地方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鉴于此,汕头政协发动地方史学界专家认真稽考,提出应以1860年1月1日对美“先行开市”作为汕头开埠的确切时间,并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市委、市政府,促成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宣布,更正确定汕头开埠时间,并举行汕头开埠150周年研讨会。
  推动侨批档案收集研究。侨批是指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机构寄回国内,并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它是粤闽两省侨乡特有的华侨文化现象,尤其以潮汕侨批最为著名,有“侨史敦煌”之誉。2004年,汕头政协联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首届侨批文化研讨会,并促成全国首家侨批档案馆在汕头建立,迄今为止,该馆征藏侨批原件10多万封,对研究近现代移民史、对外关系史、地方经济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来馆参观达15万人次,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D 湛江
  挖掘抢救文史专题资料
  湛江政协则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抢救文史专题资料。
  在文史工作中,湛江政协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湛江历史文化脉系,对湛江传统历史文化的遗存积极挖掘、抢救、整理、出版。如作为民歌中一株奇葩的雷歌,是雷州半岛人民的智慧结晶,它同其他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一样,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时代观念变迁等原因,原来散落于民间的雷歌歌文戏本逐步变得非常稀少。湛江政协积极发挥政协联系对象广、面向空间大的优势,通过艰苦努力,广泛搜集散落在雷州半岛 民间的历代雷州歌文戏本,影印出版了30辑《雷歌古唱本汇编》,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原汁原味的雷歌历史资料。
  E 珠海
  扩大文史资料征集渠道
  珠海毗邻港澳,是个侨乡。每年出版一辑《珠海文史》,是珠海政协年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爱国统一战线服务的一项工作。珠海政协不断探讨组稿方式,除了印发《征稿启事》等常规性的工作外,还拜会了一批老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结识了一批文史工作的热心人,广交朋友,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珠海政协在征集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及120名留学幼童资料的时候,得知国民党1950年“两航起义”者之一、留美学生唐元湛之孙唐炳良居住香港,就多次约他见面,派人陪他到唐家村了解家史、村史,向他约稿。他原先不接受约稿,后来见政协同志是真心实意的,89岁老人毅然执笔写下9000多字的《留美学生唐元湛及其后人》的家史,还把当年祖父唐元湛亲笔记录的《游美留学同人姓名录》复印送给珠海政协。在这本《游美留学同人姓名录》里,有当年120名留美幼童的姓名和祖籍地址,其中珠海的就有22名。这份资料经政协传开后,当年留美幼童的后代出现“寻亲热”。
  唐国安、蔡绍基、唐荣浩等后人知道自己是珠海籍人,他们不仅给《珠海文史》写稿,还联系亲人为珠海政协提供史料。留美幼童容尚谦的后人在日本寄来了《创办出洋局官学生历史》(英文版)。美籍医学家理查德·威·李送来了他的祖父李恩富的《我在中国的童年》(英文版),珠海政协把这些资料列入“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统一出版,丰富了“香山文化”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