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政协“山乡新巨变 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考察团深入汕头濠江区,寻找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为了助推广东乡村振兴大业,从2018年开始,广东省政协连续5年开展乡村振兴协商式民主监督,摸清了广东乡村振兴的“家底”和“痛点”,凝聚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5年来,近600人次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参加了民主监督调研,深入近700个乡镇农村,成为近年来省政协调研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活动。省政协调研组撰写的《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五年见到显著成效”民主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显示,5年来,广东农业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成形,富民兴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这些亮眼成绩的取得,凝聚了省政协民主监督的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每年选取不同侧重点
2018年4月,广东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乡村振兴目标。
省政协紧扣这一重大部署,把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作为协商式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从2018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委连续5年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民主监督,并以深化民主监督成果为主线,通过常委会议政、专题协商等重点工作,开展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
乡村振兴涉及面广,需要久久为功,每年民主监督的侧重点不同,着力点渐深。因此,省政协在前一年工作“回头看”的基础上,每年选取体制机制建设、政策规划制定、乡村产业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不同侧重点开展监督调研。2018年重点聚焦广东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乡村振兴政协体系和规划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领域;2019年聚焦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领域;2020年聚焦脱贫攻坚产业化长效机制和富民兴村产业发展;2021年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九大攻坚行动”;2022年聚焦乡村振兴“5年见到显著成效”。
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住粤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省直部门负责人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带着“尺子”和“卷子”把脉乡村——这项在全国颇具创新意义的探索,凝聚成了加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委员当主力
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蹲点式问卷调查
在调研中,政协委员是绝对主力。5年来,广东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组织部分委员走村入户开展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委员们心里装着“一杆秤”,所到之处,细细“秤量”,切实了解核实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施落地的真实情况。
民主监督调研活动从方案设计开始,省政协就明确要求政协委员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一线,直奔村户摸实情,深挖细查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参加乡村振兴民主监督,主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民主监督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提升调研质量,省政协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除坚持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参与外,还广泛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省直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专家等参与调研。四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一方面可以让基层一线的政协委员多渠道了解全省政策,加深对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交流推动各级政协委员多角度全面掌握实情,提升建言献策的深度和广度。在调研形式上,除了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现场查看等常规方式,从2019年起,省政协创新调研手段,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蹲点式问卷调查,在全省范围内选取数十条村进行入户问卷访谈,广泛收集案例和数据。
“调研中,我们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新措施新做法,反映当地群众诉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陈祖煌说,在民主监督过程中,重大的、普遍性的问题报送省委、省政府,具体的、地方性的问题现场与省直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协商解决。
陈祖煌介绍,对于调研中了解到的基层干部群众的想法、困难,调研组梳理分类后与有关部门和地方进行反馈、核实,就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通过召开协商座谈会等形式争取就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解决基层问题
在求真务实中出成效
湛江市水库移民村石角镇木马村,通过发展荔枝种植和乡村生态旅游,由昔日贫困村、上访村转变为小康村、示范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与前几年相比,委员们感受最深的是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人居环境真正“靓”起来;最大的感触是农民收入增加了,贫困户搬进新楼房;感受最多的是农民精神面貌发生喜人转变,不再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自我发展意识大大提高。
在茂名市分界镇东方村,委员们看到,村民林木强因病因学致贫,通过为其安排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业和分散种养、落实教育补助政策等,2020年,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背后离不开省政协的大力推动。每年由民主监督衍生的乡村振兴专题协商议政,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9年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列入常委会专题议政,相关意见和建议被吸纳到一系列促进乡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均等化发展的政策文件之中;2021年把“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夯实农业现代化根基”列入专题协商;2022年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专题协商,很多意见和建议被吸纳到省委的主要文件中。
连续5年,乡村振兴民主监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打通了基层民意与政策制定之间的“天地线”,也通过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等的现场“会诊”,帮助各地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省政协组织委员、专家、部门负责人等“现场会诊”,为解决江门农村华侨危旧房拆改难题、梅州山区分散农户集中污水处理难题等20余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