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正全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23日,广东省政协召开常委会, 围绕“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议题进行专题议政。在常委会会议上,省政协调研组发布了相关专题调研报告。这份最新发布的专题调研报告系统提出了加速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系列行动建议,并勾勒出清晰的实施路径。
据悉,调研组于6月至8月期间,分赴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5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同步向其他4个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书面调研,并组织省、市政协委员开展线上专题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其间,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多次对调研工作作出指示,并专题听取调研报告起草情况,调研组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和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份扎实的调研报告。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源头创新“强引擎”
报告建议,须进一步增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科技航母”的引领作用。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强磁场”:建议在“十五五”时期,强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引领作用,在光明、松山湖、南沙等科学城集中布局更多重大平台,加快在建和拟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度,打造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和设施集群。支持重大创新平台联合企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加速重大成果产业渗透:完善重大创新平台“沿途下蛋”机制,加快周边科学功能布局与产业平台谋划,构建完整的“创新策源-开发-转化-产业”生态。探索建立产业导向的基础研究问题库,推动平台与龙头企业共建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
依托平台集聚顶尖人才:建议实施“一人一策”引才策略,对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实行顶格支持。探索“项目经理”模式,赋予其在团队组建、技术路线规划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
构建融通创新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效应”
为激发创新合力,报告强调需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融通创新体系。
建议打造“有组织科研”平台:建议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研平台科学研究联盟,形成“1+N”网络化集成创新平台。推广“板块委托”“业主制”等科研组织模式,并建立大湾区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实施龙头企业“领头雁”工程: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基础研究基金。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建议支持各类园区建设整合研发、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的中小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地市设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建设“科技淘宝”超市,促进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
畅通成果转化链条,完善创新服务“保障网”
针对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报告提出构建高效服务保障体系。
建设跨境转化平台:建议探索在香港共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设立粤港澳产业创新协同中心,建立“技术需求池”和“解决方案库”,定期组织供需对接。
加强转移机构与人才建设:鼓励设立概念验证和中试专项基金,加快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和专业化中试平台,推动平台共享共用。支持高校院所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推动制度落地见效:建议健全职务科技成果尽职免责制度,细化执行机制。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评审评价机制,提高转化绩效在职称评定、人才评价中的比重。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夯实融合发展“硬支撑”
报告建议通过多要素协同,为融合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加大力度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快速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学科,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学院。探索“新工科”改革试点。支持“校聘企用”“互聘共享”等柔性引才模式。持续推动港澳及国外理工类大学在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建议实施财政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支持粤港澳联合设立科技专项资金、产业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河套等区域试行“创投通”,支持创投资金跨境调用。推出存续期10年以上的“长续航版”政府投资基金,优化国有创投容错机制。利用香港金融优势开展科技金融试点,支持内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实施数据供给工程:建议组建省级数据集团,培育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数据开源社区。推动医疗、教育、交通等部门开放高价值公共数据。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议依托粤西土地资源优势,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延伸区。
深化粤港澳协同,构建跨境融合“新格局”
立足三地优势,报告建议构建互补融合新格局。
聚焦重点领域合作:建议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香港基础研发+内地软硬件配套+共同场景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建产业链互补格局;在集成电路领域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在中医药领域共推标准国际化;在海洋经济领域联手科技攻关。
争取设立“科创特区”:建议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争取由国家赋予并实施一揽子“监管沙盒”政策试点,打造“两链”融合试验区。
打通规则衔接堵点:建议探索“港澳聘用、内地工作”柔性引才模式,实施外籍人才便利化通关措施,扩大职业资格互认。持续深化科研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试点。
推动平台互嵌合作:建议依托港澳链接国际优势,支持内地机构在港澳设点,鼓励港澳高校及实验室在内地拓展,共建合作园区,探索“港澳研发+飞地生产+跨境运营”新模式,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跨境合作。
调研组认为,随着这一系列兼具协同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举措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必将在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强大动能。
sc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