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在女性教育之路——访省政协委员姚钦英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求索在女性教育之路

——访省政协委员姚钦英

 

白雪娇

 

南粤大地上,有一所单一女性就读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这女子学院里,有一位执着的女性教育探索者。在女性教育这块热土上,她辛苦耕耘将近30年,身体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女性教育发展规律与模式。她的努力,促进了广东女性教育的发展。她,就是省政协委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姚钦英。

1980年,姚钦英从广东省妇联调任省妇女干部学校工作。当时20岁出头的她没有意识到,从那时起,她就与女性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从妇女干部学校、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到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她从教务科长、教育长到学院党委书记。她一路走来,求索在女性教育之路,备尝酸甜苦辣,从不轻言放弃。

以特色谋发展

办女子学校这种教育在我国有一段不算太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的30年代。女子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其存在和发展一直受到不少人的质疑。尤其在现代,质疑之声更甚。有人说,男女分校是性别歧视,是不平等不自然的事物;也有人说,单性别的女校是人为地阻碍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办女校是复旧,是历史的倒退,等等。可以想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办女子职业院校,将是一桩责任大、风险大、难度大的事业。2001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姚钦英被任命为学院党委书记。面对褒贬不一的舆论质疑,姚钦英一直在认真思考新型女校的定位与最佳选择,并始终以务实的态度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以科学的精神探索新型女性教育之路。

姚钦英认为,要在名校林立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办出特色,有特色才有优势。但特色并非以单性别女生为标准,特色必须渗透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此,在姚钦英和学院班子成员的领导下,女子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探索与实践现代女性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专业设置方面,本着“社会所需、女性所长、学校所能”的原则,坚持开设适合女性就业的专业,构建能发挥女性特点优势的课程体系。他们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时根据形势变化,以适合女性身心发展的第三产业为主要目标,加快建设新兴专业、交叉专业和应用性强的专业,引导女性向更高就业层面发展。2001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刚刚起步,“社区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员还相对缺乏。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社区管理”是个新兴专业,尤其适合女性就业,而且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蓬勃兴起和政府职能的下移,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宽广。于是,在建院之初,就决定开设“社区管理”专业。但是招生时遇到了困难和阻力。人们把社区工作简单地等同于居委会工作,以为学生毕业后就是做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对专业的发展前景抱有质疑态度。客观上,当时社区管理也未走上正轨,还没有诸如专门的社工资格证书等资质与规范。学生并不愿意报考,社会也没有支持的声音。姚钦英鼓励教师们静下心来,调整心态,认真研究国外社区管理专业的历史发展,探讨适合自己发展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几经努力,专业办起来,也坚持了下来。2004年,第一届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了,结果大受欢迎,就业率100%。此后几年都一直保持这个记录。8年来,学院专业设置已有30多个,其中的文秘、商务英语、电子商务三个专业还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女子学院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新路子。姚钦英认为,女子学院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女性教育特色的同时必须同时强调高职特色,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与企业、社会的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学院每一个专业都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业内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直接指导和参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直接与社会需求结合。学院还分别与广州丽江明珠酒店、深圳三智国际教育集团、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韩国)等单位签订产学合作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建立了新型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院注重实训基地建设。8年来,各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有130多个,不少专业还先后与广交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展现了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针对女性心理和生理特点,营建富有女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学院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统一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语言活动、学术讲座、宿舍文化、社团活动、心理咨询等。同时根据女性成才规律与特点,除一般专业课程外,还在女生中进行“女性特色课教育”,专门开设《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形象设计与现代礼仪》、《女性心理学》、《女性学》、《女性修养》、《形体训练》等具有女性特色的系列课程,突出女性人才成长的特殊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都取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

8年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收到较好的效果,毕业生社会综合评价称职率高达95%以上。五年来,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远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打造女性教育研究基地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高等院校1225所,而专门的女子高等院校只有15所,约占1.3%。与男女同校的教育主流模式相比,女子高等院校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另一方面,女校虽少,女生却占了全部高等教育学生的一半。如何把握女性教育规律,针对她们的生理、心理、体能特点施教、开发潜能,是摆在所有女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把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办成一个教育实体,还要办成一个研究女性教育规律的基地是姚钦英的执着追求。她坦言,把学院实践的研究成果,推广到男女同校的女性教育中去,那受益的就不仅仅限于女校就读的学生了。为使学院向一流大学迈进,发挥女性教育研究基地作用,姚钦英和学院其他领导都坚持科研,积极申报研究课题,探索女性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规律与模式。姚钦英还兼任中国妇女研究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妇女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工作十分繁忙,但她在女性教育和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广东当代女大学生成才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是姚钦英主持的课题之一,2002年被列入第二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其课题成果《女大学生成才学》的出版成为全国第一本女大学生成才教育的著作。2008年,在总结女大学生成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姚钦英组织课题组成员,新编了《女大学生成才学新编》。目前,女大学生成才教育已成为女子学院的特色课程。此外,姚钦英还主持承担了“广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女性情况调研”、“广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广东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研究”、“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研究”等课题。在女性教育这块热土上,姚钦英三十年如一日,象一头开荒牛,不停地耕耘,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诠释着一个女性教育者对女性教育的执著和期待。

在姚钦英和学院领导班子的影响带动下,学院科研气氛日益浓厚,女性教育研究日益成为学院的特色及优势。学院专门成立了女性教育研究中心和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高职研究所,创办了《广东女性职业教育论坛》。为深化女子学院的办学特色研究,学院还立项编撰“女性素质教育系列丛书”。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撰写学术论文,学院还建立了教学与科研相捆绑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的立项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编写教材、专著4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与367所院校和妇联组织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女性高职教育的前路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到2005年,广东已经连续扩招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同寻常。面对扩校扩招的汹涌潮流,面对招生就业的严峻压力,姚钦英始终以冷静的头脑,认真思索新形势下女性教育的发展路径。她仔细考察国外著名女校的发展历程后,发现欧美、日韩、台湾地区均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女校。尤其是美国的威尔斯理女子学院、韩国的梨花女大,通过与一流知名大学联办、学生互转、男女兼招等措施,办得生气勃勃、颇具特色,以优质教育享誉社会。姚钦英在思考,这是否代表了女校办学的新趋势?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中专转制新建的女子高职院校,没有老校基础,没有名校牌子。完全照搬国外女校的办学思路,并不切合女子学院的实际情况。年轻的女子学院如何在扩招潮流中站稳并闯出一条新路呢?

按照常识,生源的数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水平是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扩校扩招的严峻形势下,要提高学院的社会认可度,打出自己的品牌,除了积极主动进(转至第28页)(上接第31页)行专业创新,使专业设置能够动态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外,还必须加强学院硬件设施建设和整合师资队伍,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学院图书馆藏书现已达到49万多册,并建成了无线语音系统、多媒体远程控制系统和宽带校园网络,拥有先进的语音室、苹果机房、数码钢琴教学室等,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先后引进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和具备管理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聘用企业管理人才任教、邀请企业和业界优秀人才到校兼职、安排教师去企业和实训基地兼职实习等方式,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拥有正副教授博士90余名,约占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37.5%;“双师型”教师占71.8%,师资队伍逐步壮大。

现在学院的硬件设施已然跃上新的台阶,教师整体风貌业已焕然一新。不过多少令她有些失望的是,学院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并未改善招生状况,生源情况并没有如意料中那般理想。分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女子院校是“女子文化孤岛”的质疑依然存在,这样,女子学院仍然必须承受着教育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

教育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创办女子院校,可以为女性创造更多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但是,在男女同校的教育大潮流下,女子院校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将如何凸显,女性教育之路要通向何方,仍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不懈的开拓与创造。姚钦英相信,只要适应时代要求,办学独具特色,女子学校教育就能在未来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中求得发展,开创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