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思乡情 拳拳报国心——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河源市政协常委吴惠权

2016-12-16 02:20:56 来源:广东政协网

 

浓浓思乡情    拳拳报国心

——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河源市政协常委吴惠权

 

谢晴朗

“阿权啊,你的事迹我已经听说了,你爱国爱乡,不计前嫌,拼搏创业,不容易啊!”这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2002年第二届“世粤联会”时拉着吴惠权的手说过的一句话。

是的,吴惠权爱国爱乡以德报怨的品格已传遍了南粤大地。李长春、张德江、黄华华、梁伟发、陈建华等中央和省市领导人也先后接见过他,说他是一位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是一位负责任的政协委员。

 

多舛的童年

吴惠权,河源龙川人,生于1956年。当他降临到这个世界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并没有给予他过多的奢望。父亲是个种田人,日出即作,日落难息,“文革”时还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坏分子”,其本人受苦受难不说,还拖累了全家。母亲是个农村“高产妇”,共为吴家产下三男五女。试想,一个连老奶奶都算上只有三个劳力的家庭,要抚养8个孩子成长,他们的生活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吴惠权亦因喜欢《林海雪原》、《红岩》等著作,成了学校小角斗场的“活靶子”。父子双双成为专政对象。

一段时间里,吴惠权时常被惊慌和迷惘所困扰,又时常被自信和自我所陶醉。悲观起来,他觉得自己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生活的阴影下,奔走在冰天雪地间。当别人骂他狗崽时,他又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自信起来,他觉得自己还是个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只不过自己爱看书学习,会写文章,别人忌妒自己罢了。

不管吴惠权怎么想,怎么自信,成绩怎么好,初中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当上了农民。

这就是现实。现实,有时很残酷。人们把斗争的矛头由他父亲转到吴惠权身上。从此,伴随他度过花季少年的不是鲜花,而是戴高帽、挂黑牌、受批斗、挨脚踢。

有位哲人说过:“苦难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把这句话放到吴惠权身上再也贴切不过了。一次次的批斗就是一次次的磨砺,一次次的思想检查就是一次次笔耕的洗礼。在这场斗争与反斗争的过程中,吴惠权练就了雄辩的口才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养成了刚直不阿和豁达大度的品格。正因为这样,吴惠权身上总是旧痕未去又添新疤。在那段最困惑的日子里,他常想,“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正因为有如此良好的心态,吴惠权亦得到了众多好心人的同情和帮助。如今他膝盖上那块残存的疤痕,就是他的同学、现河源市纪委副书记吴仁光当年偷偷用磺安结晶帮他敷好的。这块疤痕似乎时时在提醒他:要做好人,不做恶人。恶人在丑恶中发酵,好人在苦难中升华。

他坚信,这样的日子不会久远,苦难的岁月终会过去。

 

真情的眷恋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十年浩劫终于在公元1976年定格,随之而来的就是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祖国的形势一片大好。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吴惠权于1979年正式获得了当地公安机关的签证,成为三中全会后首批迁移香港的市民。

起初的香港生活虽然有点清苦,但比起家里来要好得多。吴惠权活得开心,活得自由,干得痛快,干得起劲。他说:“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在这里处处蕴藏着发展商机,只要善于捕捉,敢于把握,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198371,对吴惠权而言,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是吴惠权事业发展的起点,是奠定他今日之辉煌的基础。那天,是他出任福新织造厂厂长的日子。虽只有8人的小作坊,但他干得很卖劲,干得很出色。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就把小作坊变成百名员工的小工厂,并奏响了福新扣人心弦的第一乐章。这乐章,铿锵有力,余音久远。此后的三年,他用自己的心血盘下了福新织造有限公司的所有股权,并由此赢得了第一桶金,完成了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角色转换。

20年的艰辛探索,20年的勤奋打拼,吴惠权硬是带着福新挤进了拥有十几亿资产的跨国集团公司行列,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国等地。

为纪念福新国际集团公司成立二十周年,吴惠权在《在涅槃中永生》一文中,深情地写道:物转星移几度秋,堪折桂冠挂枝头。福新从8人作坊发展到今天分厂林立、拥有15000多名员工的跨国集团公司,这二十年的征途,福新犹如襁褓中的婴儿,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稚嫩走向成熟。她虽经风沐雨,但屹立不倒,默默织耕,永不停息,一跃成为毛纺织界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这一切与祖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与香港的回归紧密相连。

吴惠权成功了,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当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后,吴惠权就开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摇旗呐喊,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先后在增城的镇龙、新塘、西州,还有惠阳、清远、东莞、河源办起了“福”字招牌的毛纺织厂。

在投资河源福星工业园签字仪式的晚宴上,吴惠权心有千千结,一向不爱凑热闹、不爱露头角的他却令人意外地接过话筒,用沙沙的男中音缓缓地唱起了《中国人》: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的笑容

……

手牵着手你我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他唱得激越,唱得深情,每一句歌词皆发自于内心深处。套一句用得最滥也用得最贴切的诗句来形容他此刻的心境,那就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吴惠权爱国爱乡,他眷恋祖国这片神奇的土地,常常被感动得满眼泪水。有人问他:“你的家乡以前那样对你,你为什么还这样爱你的家乡?你为什么要回河源投资?”

他说:“河源是我的家乡,我的祖祖辈辈都在那里,尽管家乡人以前对我怎样,那也是形势所迫,这不是他们的错。我的爱我的根在那里,可以说没有家乡就没有我吴惠权。今生今世,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清明节,吴惠权带着妻儿回老家扫墓,仅小住一天,就发现了家乡已有不少新脸孔,过去认识的上辈人有的已经难觅踪影了。家乡的人在变,家乡的面貌依旧。小学还是那所小学,没有一丝翻新的痕迹,路还是以前的路,坑坑洼洼,九曲回肠。家乡的贫穷落后,牵动着这位游子的心。他决定要倾己之力报效祖国、报效桑梓。

1992年捐建双柳小学起,吴惠权回报社会的捐赠便没有了休止符。他的捐赠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路桥建设、抢险救灾、扶危济困、公益事业、慈善基金、公安基金等方方面面,到目前为止,他的捐赠已超过了7000万元,他的爱心辞典也越积越厚。

他说:“我是喝东江水长大的,我应该回报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如果一个人不爱国,不回报社会,他的财富只不过是一组苍白无力、毫无价值的数字。”

 

尽职的委员

记得康德先生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我不知道康德先生所说的“两样东西”在人们的心中到底还有多重的分量。

我们仰望苍穹,星空依然璀璨清朗。

我们俯察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却令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尤其是人的责任。

责任是天,值得我们去珍惜,时时自警自励。

责任是镜,值得我们去擦拭,处处自检自照。

责任重于山,终身恪守。

责任在于行,发自内心。

吴惠权就是一位发自内心,终身恪守责任的企业家。为了工厂的工人,在欧盟限制中国毛纺织产品的反倾销中,他恪尽职守与工人一起渡过了道道难关。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国际华商会常务副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副主席、香港河源社团总会主席,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因为他知道,责任重于山!

尤其在担任省、市政协委员以来,吴惠权爱国爱乡的情更浓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时刻关注着国计民生,恪守着政协委员之责,团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当地经济,巩固政治稳定谏言献策,尽力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切实而不表面,帮忙而不添乱。在担任河源市政协常委期间,他多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社会调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委员们撰写了很多极有分量的提案,促成了很多问题的解决,真正发挥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

2002年,在河源市“两会”期间,吴惠权针对河源由于经济落后、工作效率低下和个别部门“关卡管”严重,导致好几家准备落户河源的企业而“孔雀东南飞”的问题形成了提案。这一提案大胆而尖锐,成为“两会”的重点提案。在分组讨论会上,他说,“我们的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企业的事情放心让企业去做,不要作过多的干涉,更不能为了一个部门、一个小团体的利益,去做那些有损企业的事情。这是投资的软环境,软环境不好谁来投资呢?”他的发言,引起了河源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到任不久的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握着吴惠权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的忠谏,你负起了政协委员之责。”

此外,吴惠权还向河源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改造黄沙大道》和《畅通工业园货柜车进出问题》的提案,这是他综合了落户河源市区内多家企业的意见而上提的。这两个提案也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并促成了问题的解决,为这些企业解决了生产和运输的大难题,同时又稳定了投资者的信心。

在广东省第九届四次政协会议期间,吴惠权在分组讨论会上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深圳皇岗海关出入口的广告污染问题。他说,从香港到皇岗,一出关口,随处可以看到袒胸露背或三点式的大幅广告牌,尤为严重的是按摩、桑拿、沐足妹到处跑,甚至还强行拉客,这有损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格,搞得过皇岗口岸的人惶恐不安,希望政府加强管理,还一片净土给市民。二是对《新劳动法》和《新来料加工的规定》问题,吴惠权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汤副省长说:“先生提的两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当场拍板,坚决拆除那些不健康的广告招牌,坚决取缔那些不正当的经营场所,还一个健康和谐的皇岗给市民。至于第二个问题,事关法律法规,而且这又都是‘新’的,待施行一段时间再说。正如先生说的那样,能顾及劳资双方利益,能实现双赢的就是最完善的‘新’法规。”

我问他:“你管理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还有时间去考虑社会问题吗?”

他说:“不考虑不行啊!因为我是政协委员。当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独特的卓识

吴惠权不仅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政协委员,而且还是一位极具爱心的企业家。他把爱的阳光洒给了那些勤奋学习的尖子,苦苦挣扎的寒门学子,贫穷失学的孩子。

没有了三月的风筝

没有了多彩的梦想和童年

贫困的恶魔

贪婪地吮吸着属于你的天空

……

每当想起何光菊这首题为《失学儿童》的诗时,吴惠权的心总是酸酸的。不,确切地说,是在滴血。

他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也曾饱受过贫困的煎熬,备受过失学的苦痛。

每当看到流落街头挂出学生证乞讨学费的学子时,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叫司机停下车来,将百元的票子送到乞讨学生的手里。

盛夏的一天早晨,在河源福新工业园的操场上,吴惠权看见一位身穿校服的女孩在跑步,他左看右看,总觉得此人的长相很像自己的一个堂妹。于是,他走进操场,陪女孩一起跑步,边跑边问女孩,哪里人,父母是谁,叫什么名,为什么不上学。女孩也边跑边回答。她说考了省内一所普通大学,专业不很理想,家里生活又困难,父母不让上。

吴惠权明白了,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停下来对她说:“你别打工了,我供你上大学,直至毕业。”

女孩感到惊奇,为什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愿供自己上大学,怕是有什么企图吧。

吴惠权看出了外甥女的疑虑,他也用目光盯着她说:“傻孩子,我就是你的堂舅吴惠权,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

“什么?你就是我惠权舅,早听我妈讲过你的故事,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舅,太谢谢你了!”女孩高兴极了,脸上布满了笑容。

外甥女失学的事使得吴惠权寝食难安。回家后,他对妻子说:“我为教育工程做得还很不够,以前,我只关心中小学失学的孩子,看来,我今后得多多扶持一下上名牌大学的尖子和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学子了。

其实,吴惠权近年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已经做得够多了,他在家乡建起了5所希望小学,支持了4所中学的建设。单2003年,他就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捐赠450万元,为市重点中学龙川一中捐赠300万元。直至今日,他为家乡的教育捐赠就高达3000多万元,难道还能说他对教育事业支持得不够吗?

吴惠权是个真情汉子,他曾到过清华学子邹宇琦的铁场老家,那种生活只能用“贫困”二字概括。贫困学生的处境,常常刺激着吴惠权的心,令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于是,2003年,他做了一项决定,从今起,凡河源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优秀学子,不论贫富,不论人数多少,每人奖励1万元,对所在学校,按考取人数,1名奖励1万元。每年扶持5名贫困学子上大学,直至毕业。单奖教奖学金,至今就高达200多万元。

吴惠权关心学生是出了名的,每次去北京,他都要请那3所重点大学的学子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他们以慈父般的关爱,并表示,今后有困难尽管找他。

有一位他扶持的学子,暑期要到邓小平的老家四川去搞电视节目和社会调查,所需经费8000元,吴惠权接电后很快就给他汇去,同时,还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对你专业有利的,你就好好干,推动这项工作,钱的事情你不要考虑。”

从北京大学刚毕业的袁惠燕说:“上北大四年来,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我能在大学里如此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我要真情地感谢吴惠权先生给予我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舞。他不但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很关心我们的现状,他到北京,有空时都要邀我们这些学子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是一个学子对吴惠权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言。

有人问,吴惠权怎么啦?是头脑发热还是耍派显阔?于是有人断言:吴惠权的虚荣心发作了!

面对这样的议论,吴惠权说:“走自己的路,任由他人去评说。”

其实,吴惠权是最不喜欢张扬的人,每次捐赠他都很少亲自参加什么捐赠仪式或竣工落成典礼,他总是默默地奉献。他头脑并不发热,相反,恰恰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企业家。他深知一个处于上升的企业,最容易驶入惰性和虚荣的误区。他说:“现代企业家的素质应该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政治家的责任感和教育家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重任。”

获此言,我才从真正的意义上认识了吴惠权。

获此言,我才真正理解吴惠权所做的这一切。

 

因为有太多的坎坷走过,

才感觉岁月的风霜如刀。

因为执著地向明天进发,

才感觉岁月的阳光温馨。

我记不清这是谁的诗句了,用此言概括吴惠权走过的人生之路还算贴切。从山区农村走出,到大都市香港闯荡,再到福新国际集团公司总裁,吴惠权人生岁月的主题有着悲壮之美,奋进之美,激扬之美,奉献之美。

我们深信:在未来岁月里,吴惠权将会奏响更加壮美的乐章!

我们希望:在未来岁月里,吴惠权爱国爱乡的情怀永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