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歌唱是最大的幸福
——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歌唱家唐彪
高小莉
唐彪: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协会员、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音协副主席、广东省青联副主席,现任广东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兼艺术指导。
在田头歌唱的政协委员
“三连一阳”,指的是广东省粤北山区的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四个县,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贫困和边远成为它的代名词。这是夏天的一个上午,艳阳高照,万里晴空。连山县的一片山谷,绿意葱茏的农田里,散落着一些正在劳作的农民。这时,田边走过来一群人,他们是省里来视察的领导。
有位农民兄弟突然指着那群人中的一位脱口而出:“哇,你不是唐彪吗?唱歌的唐彪!”农民兄弟因为激动而声音发颤。没错,正是唐彪,这次他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到粤北视察。唐彪也有些激动,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场合,居然有人认得他。欣喜之下他马上回答:“是我,我是唐彪。”农民兄弟双眼发直地看着唐彪,既兴奋又充满期待地说:“我听过你的歌,《红星照我去战斗》,唱得真好!”唐彪走上前去,跟他握手,全然不顾农民兄弟满手的泥巴。农民兄弟喃喃说:“真的是你噢,不敢相信!你现在能唱两句给我们听听吗?”唐彪站在田埂上,亮开嗓子,唱开了《红星照我去战斗》。
清亮深情的歌声在山谷回荡,附近劳动的农民听说唐彪来了,而且还在唱歌,奔走相告,赶了过来。一曲唱罢,掌声经久不息,农民兄弟流着热泪说:“我们做梦也想在现场听你唱歌,今天真的听见了,还是专门为我们唱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啊!”唐彪很受感染,接连唱了好几首,其中有人们熟悉的《祝酒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悠悠的山风就是伴奏,当顶的太阳就是灯光,蓝天白云就是舞台背景,跟以往任何一次演出一样,唐彪全情投入,情到深处,热泪盈眶。一旁陪同的当地领导发出邀请,当天晚上干脆在连山搞一场演唱会,让更多的山区群众能够现场听到唐彪的演唱。唐彪二话没说,当即表示赞同。
这是1996年的事情了。1996年,唐彪33岁,从艺20个年头,距离1985年获得歌唱生涯第一个大奖“羊城十大歌星”称号11年。10多年时间的磨砺和积累,从稚嫩走向成熟,从“通俗”转向“民族”,注定唐彪的人生观、艺术观即将发生历史性的转折。因此,从连山回来之后,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名歌唱家,从群众中走来,理应再回到到群众中去,应该把根扎在最基层,扎在人民群众中间,为真正需要的群众唱歌,为广大农村的老百姓唱歌。唐彪后来说,连山的那场演唱会,他永远也不会忘记。
很快,唐彪向省政协提议:由省政协和唐彪所在的单位广东歌舞剧院共同建立“情系山区”演出团,每年分期分批深入全省山区农村义务演出。在省政协和歌舞剧院的大力支持下,“情系山区”行动落到实处。
又一个十年过去,“情系山区”演出活动12年间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累计有200多场的演出,在晒谷坪,在旧祠堂,在泥泞的田间地头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唐彪和广东歌舞剧院的同行们一道,再苦再累再忙,每年都把这段特殊的演出排期早早地排上了,一场也没有拉下。
“我参加的演出数不胜数,在无数的场合唱过歌,但是,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还是在山区,在跟群众面对面的时候。”唐彪的话发自肺腑。在采访过程中,他为我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动情之处,眼里含着热泪。在他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感动人心的镜头:山里的群众打着火把,走了一天一夜的山路,翻山越岭赶来看演出;露天演出场地突然下起雨来,群众在雨中热情鼓掌,为演员鼓劲。有人给唐彪送上来一把伞,唐彪礼貌地接过伞,却放在一边。 “群众都是冒着雨呢,我怎么不能呢?” 唐彪这样想着,冒雨继续演唱。看着他一头一脸的雨水,群众感动万分,喊着唐彪的名字,向他致敬;演出结束,一位老伯伯久久不愿意离去,就想当面跟唐彪说一句话。唐彪刚走上前,老伯激动地说:“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戏,今天终于看到真的了,真的人,真的歌。你唱歌真好听,比电视里还好听。你们来了,我们比过年还要高兴!”唐彪握住老人的手,对老人说:“老伯,我们还会来的!”
山里人朴实,高兴的时候,他们不会对着演员尖叫或吹口哨,更不会跑上台去献花或者拥抱,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和行动,表达了对文化艺术、对精神食粮的热爱和渴求,对演员的赞许和感谢。
二重唱成名的歌手
唐彪,祖籍四川泸州,父亲是一名军人。9岁那年,父亲工作调动,他跟随父亲来到粤北山区的曲江县。那时候,中国有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部队里生长的唐彪打小就崇拜军人父亲,看过《闪闪的红星》后,更渴望像潘冬子那样当兵入伍。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12岁的唐彪穿上潘冬子那样的小号军装,舞台上一站,落落大方歌喉清亮地唱起了《红星照我去战斗》,获得了阵阵掌声,也引起了曲江县文工团的关注。文工团的领导慧眼识珠,唐彪从此成为文工团的小团员,扛着用木条钉成的行李箱,踏上了他的艺术之路。
接受了严格的形体、声乐训练之后,唐彪能唱能说,能跳能演,渐渐成长为文工团的主要演员。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他热爱歌唱,把歌唱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为了提高,他于1982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干部进修班,师
世上有很多偶然的事,为后来的必然埋下伏笔。很多歌手,包括后来成功的歌唱家,往往是在偶然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适合唱什么歌,走什么路。唐彪、安李,这两个在20世纪8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二重唱组合,最初的合作也是纯属偶然。
唐彪和安李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临近毕业前的一次演出,他们未经排练,偶然搭档唱起了二重唱,没想到一曲终罢,反响热烈,在场师生同声称赞。很快,“唐彪安李”成为一个整体,在初生的中国流行乐坛独树一帜,熠熠生辉。《明天会更好》、《在雨中》、《请跟我来》等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通过他们的真情演绎,深入人心。“唐彪安李”形象的青春活力,歌声的轻灵优美,打动了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心灵。那时,人们记住了唐彪的名字,记住了他的歌声,记住了他健康阳光的笑容,记住了他简朴大方的舞台形象。
磨砺中成长的艺术家
1987年,中越边境的法卡山,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虽然那已不是1979年那样的生死存亡的一瞬间的激烈战场,但仍然有冷枪流弹忽然间飞来,脚下随时有可能踩着埋有尚未开爆的地雷。这一天,在法卡山上,来了两名特殊的战士,他们给守卫哨卡的战士们唱起了振奋人心的歌曲,歌颂着和平、鼓舞着士气的歌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常年驻守在祖国边疆的头戴钢盔身背钢枪的战士们,随着那歌声越发慷慨激昂地放声合唱!此时此刻,百米之外的另一个山头就是敌方的哨卡,这一天,不但没有听到冷枪声,反而还不时地听到热烈的鼓掌声!这就是歌声的力量!
战士们欢欣鼓舞,笑着说:“你们的歌声太美妙,就连敌人也不忍心开枪打断。”
这两位头戴钢盔的特殊战士就是唐彪、安李。正是这次战地哨所的演唱,让唐彪进一步体会到作为一名歌唱演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对于唐彪,这是一次特殊的演出;更为刻骨铭心的演出体验,发生在1986年的吉林省长春市。那年,唐彪参加全国巡回演出到达长春,观众热情高涨,能容纳四五千人的长春体育馆,12场的演出门票早早被抢购一空。
突然,一个长途电话,唐彪当即悲痛欲绝。他的父亲,年仅50岁的军人父亲病逝了。其实,父亲早在20天前就病重入院,为了不影响唐彪的演出,父亲一再叮嘱家人,不要把实情告诉唐彪。临终前,父亲要家人去买了部小录音机播放唐彪演唱的歌曲,一曲《明天会更好》尚未听完,已经与世长辞。
唐彪五内俱焚,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马上飞回家,看父亲最后一眼。他一个人坐在后台的角落,泪水无休无止。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由于父亲早年一直从军在外,而唐彪自从参加曲江文工团后又长期不能探家,仔细算来,他和父亲真正相依相守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只有3年多的光景,从小到大,父亲对他的关怀照顾,对他严格的要求和无私的爱,一幕幕闪现脑海。童年时,父亲像训练小战士一样训练唐彪时的严肃神情;懂事的唐彪到军事工地为父亲送饭,父亲投来的赞许目光;临终前,父亲是多么想念儿子啊,可是,儿子唐彪却远在几千里之遥。父亲就这样走了,不能守在父亲的身边,为他尽儿子的最后一点孝心,唐彪怎能不深深的愧疚和绵绵的思念啊!
晚上就是第一场演出,唐彪选择了留下来。12场演出,那么多观众期待的目光,他怎能辜负呢?他想做一个孝子,想飞回父亲的床前表达对父亲的挚爱,然而,他是一个歌手,走上舞台为观众演唱是他的责任。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相信,这样的选择,正是九泉之下的父亲所期待的。大幕徐徐拉开,轮到唐彪上场了。唐彪在后台使劲地擦去眼泪,忍住强烈的悲痛,面带笑容走上了舞台。依旧是那样的青春激情神采飞扬,依旧是那样的深情真挚健康阳光,观众被感染了,掌声一浪盖过一浪。殊不知,一旁的演奏员、灯光师以及知情的工作人员,一个个止不住地流泪。
很多观众得知了消息,深为唐彪的精神和责任心感动。最后一个晚上,在欢快的歌曲之后,唐彪演唱了一首《罗拉》,伤感的前奏刚过,唐彪一开口,已经是泪如泉涌,台下观众更是哭成一片。当唐彪乘飞机离开长春时,很多观众把他送到机场,依依惜别。唐彪挥手告别,满含热泪。这一刻,不是为父亲,而是为观众的诚意,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与回报,流下的是感动的泪水。他深切感受到,观众对一个用心为观众歌唱的歌手的热爱和拥戴。从此,“观众至上”的信条深深扎根在唐彪的心中。
一路风雨,两肩道义,唐彪一步一个脚印,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扎实平稳。业务上,他不断学习、提高、超越,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个人修养上,他从严要求自己,坚信高尚的品德比艺术造诣更为重要。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是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坦诚真挚的品德更是必不可少。唱好歌,必须先学会做好人。”这是唐彪的心得,也是他阅历增长和艺术生命成熟的标志。
认识唐彪的人,都说他热情、随和、真诚,热心公益,有爱心,没有丝毫明星的架子。多年来,不管是单位下达的演出任务、组织安排的扶贫演出,还是赈灾义演、下乡慰问,诸如此类的公益活动,唐彪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推辞高酬劳的商业演出,却经常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下到基层第一线,为学生、公安干警、部队官兵、工矿企业的工人兄弟们献歌。
在2003年那场全民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唐彪再次变成了一名战士,像当年在法卡山哨所一样雄姿英发。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地,参加各种宣传活动和演出;全副身心投入“抗击‘非典’”专辑《忘不了你——白衣天使》等一系列新歌制作之中,为抗击“非典”尽心尽力。在广东省抗击“非典”总结表彰会上,唐彪获得了“先进个人二等功”。
如果要揭秘唐彪历经时代变迁却艺术生命长盛不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他对观众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为人民歌唱的劳动模范
1990年,是唐彪歌唱生涯转折性的一年。第一届“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全能歌唱大赛”中,唐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全能冠军”的称号。这次大赛,唐彪收获的不仅仅是奖杯,也引发了关于自己歌唱定位的思索,并作出了一个挑战性的决定:改唱民歌。其实,这个念头并非一朝一夕。随着深入基层演出越来越频繁,到国外出访演出机会越来越多,唐彪一次次地被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歌所折服,也一次次地用中国民歌打动了外国友人。民族的就是大众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已经被事实所证明。
众所周知,唐彪是唱流行歌曲出名的,这一改变,能让观众接受吗?为了这一改变,唐彪从头开始,勇于创新。把握技巧,理解作品,每一首歌都用心演绎,力求声情并茂。终于,他激情的演唱征服了观众,实现成功转型。他把中国民歌的无穷魅力传递给国内大众,同时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观众,荣誉连连,好评如潮。《中华大家园》、《酒祝中华》、《中国锣鼓》等唱响了唐彪艺术生命的又一个春天。
有人说,唐彪是广东文艺界的形象,外表俊朗,事业有成,艺术品德一直口碑良好。因此,他多次代表国家和广东省出访国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次获得政府奖和艺术个人奖。唐彪很乖,很纯朴,遵从艺德规范,恪守职业操守,骨子里透露出源自山区的天然和纯粹;唐彪很有韧性和拼搏精神,热爱歌唱事业,愿意为这份热爱流血流汗;唐彪艺术生命永远年轻,他的表演,总是那么充满激情,那么真挚和具有穿透力。唐彪说:“每一次演唱之前,我都要经过充分的酝酿,完全投入在作品的情绪当中,紧紧抓住一个‘情’字。我希望我一开口就能把观众的心抓住,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流泪。”事实证明,唐彪已经做到了。他的歌声清澈透明,经由他演绎的歌曲能带您进入无限美丽的空间画面!
从1985至今,唐彪曾荣获“羊城十大歌星”称号,获太平洋“云雀奖”,在“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全能歌唱大赛”中获全能冠军;1991年成功举行“唐彪电视直播独唱音乐会”;“万千星辉耀中华”全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奖;1994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和“青年业务标兵”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广东国际艺术节” 表演一等奖;1996年荣获“首届广东省优秀中青年文艺家”称号及获“十佳本地明星”称号并被评为“跨世纪之星”并参加艺术展演周;1997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98年被广东省文联评为“德艺双馨中青年优秀文艺家”;同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6月全省宣传抗击“非典”总结活动中,被评为文艺界“先进个人二等功”;2005年荣获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还被授予“全国服务社会先进个人”称号以及“全国服务社会先进个人”称号等等。
唐彪获得的众多的荣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就是国家对他辛勤劳动成果的嘉奖,也是对他艺德人品的嘉奖,更是人民给予他的荣誉,并时刻鞭策和鼓励着他不断进取。
荣誉代表过去,对于奋斗者,每一个明天都是崭新的。一路走来,唐彪心怀感恩。那些曾经扶持、鼓励过他的师友,那些给过他关怀、温暖的亲人,那些一如既往支持他爱他的观众,唐彪默默铭记内心,并化作无穷的前进动力。
在我与唐彪交谈的过程,唐彪的话题总是自然而然转到山区,转到“情系山区”演出活动,言语之间,满是真情厚意。他说:“我就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山区有我的根。”深深眷恋土地和人民,为人民歌唱,就是一个歌唱家最大的幸福!
为什么能十年如一日“情系山区”?唐彪爽朗地笑起来,他这样回答:“我能回到山区,回到父老乡亲中间,能为他们演唱,我很乐意。再说了,这是省政协的活动,我能缺席吗?”不愧是广东省政协连任三届的老委员!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唐彪,依然是那个唐彪,质朴,善良,洋溢出激情和纯净;不张扬,为人处事低调,默默地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他的歌声,依然清亮,犹如山涧流泉,滋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