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则县域经济强,产业兴则乡村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前段时间,广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邓海光率队到清远,围绕助力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其间,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动,走进企业车间、深入田间地头,观村情、听民意、查症结、开良方,以行动践行履职责任。
“连州菜心、东陂腊味,它们都在市场和历史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美誉度,这两个地方集中力量打造‘土特产’品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特色产业,这个经验值得其他乡镇学习。”实地调研后,省政协委员、德高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靖说道。
连州菜心清甜无渣、鲜嫩爽脆,东陂腊味腊香浓郁、回味悠长,清远这片土地滋养出了不少独特的风味。委员们认为,聚焦优势谋发展,“土特产”可以做成大文章,赋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连州菜心:
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助力强村富民
金秋时节,委员们走进清远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绿油油的菜心,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基地内,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菜心、装进篮筐。紧接着,这些新鲜的菜心将被打包销往不同城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委员们了解到,在这里工作的农户大多是住在附近村落的妇女,“大概走10分钟路就到这个菜心基地了,上班很方便。一天工资有100块,收入比以前稳定了,生活也更好了。”村民陈女士笑着说。
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种植基地位于西岸镇河田村,由连州市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牵头实施建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引领冲口、东江、石兰等村委会建成多个连州菜心示范种植基地。
清远连州市政协常委、连州市菜心协会会长、连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辉介绍,未来将继续扩大连州菜心的种植规模,计划种植连州菜心5000亩,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3万亩,预计产值将比往年提高20%,农户年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
“连州菜心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西岸镇充分利用连州菜心特色优势资源,发动村民大面积种植,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陈维靖对连州菜心的产业发展经验深表赞许。他建议,各地方可以借鉴连州菜心产业经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吸引企业入驻,有条件的可以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助力强村富民。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菜心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种植与供应,而传统的连州菜心在这方面则存在着局限。对此,陈洪辉建议,要继续加大对连州菜心品种提升的投入,研发出更多更适合在连州种植、推广的好品种,提高连州菜心的品牌影响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还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东陂腊味:
打破“靠天吃饭”瓶颈,打造产业强镇
秋风起,食腊味。在广东,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味煲仔饭是无数食客的心头好。提到腊味,则不得不提拥有三百多年悠久历史的东陂腊味。驱车行驶在腊味专业镇——东陂镇,一路经过大大小小的腊味作坊、门店,各式腊味产品随处可见。
东陂腊味,包含腊肉、腊肠、腊鸭等品种,由当地鲜活禽畜经过选料、腌制、风干等程序加工而成,味道醇香、广受喜爱,是清远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东陂镇,委员们来到了汇棉腊味厂,现场参观了解东陂腊味的发展历史、生产流程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深入交流。汇棉腊味厂负责人朱敏艳介绍,东陂腊味的工艺特点在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风干,不经烘烤或者烟熏。
然而,以风干为主,就意味着“靠天吃饭”,导致产品质量无法规范统一。对此,清远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业资源环境高级工程师别又才建议,“要完善生产体系和推进技术更新,更新相关设备,例如添设冷热风炉等,打破季度限制瓶颈和存储难题,实现一年四季全天候供应,助力打造东陂腊味农业产业强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同时,积极研发腊味煲仔饭预制菜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连州市东陂镇(腊味)成功入选。2022年,东陂腊味产量达2000吨,销售额超过2.2亿元,同比增长23.6%。
针对东陂腊味产业规模较散、较小的情况,陈维靖建议,政府要围绕特色产业,做好清晰、合理的规划,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引导腊味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陈维靖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我真切地感受到,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一年里,广东乡村在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成效显著的变化。乡村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