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韶关市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7-02-15 00:22:34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关于韶关市加快山区经济发展

情况的视察报告

 

以省政协副主席王珣章为顾问,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巢振威为团长,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原秘书长李国泰,省政协委员、韶关市政协副主席、韶关市委统战部部长梁海峰为副团长的省政协委员赴韶关视察团,于727日至30日,前往韶关市就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团听取了韶关市及所辖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领导的情况介绍,实地视察了仁化、乳源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乳源高级中学、乳源巴西果种植基地等。视察结束后,视察团与韶关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交换了意见。现将视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韶关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韶关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也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韶关交通区位优越,是我国北方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南北向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东西向有323国道,经过市区贯穿全境;107105国道分别经过北部和东南部。韶关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是我省的重工业基地。

近年来,韶关市紧紧围绕“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            工业增长速度较快,各种所有制企业齐头并进。

韶关始终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增加值完成61.8亿元,同比增长24.6%,拉动GDP增长9.7个百分点。韶钢300万吨钢扩建、坪石(B)电厂二期新建、韶烟30万大箱改造、乳源东阳光科技园等重点项目成为全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有、国有控股、股份制及外资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呈现百花齐放,齐头并进的势头。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热销国际市场。

韶关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农业稳市”的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经济结构,重点抓好特色与品牌、加工与流通、科教兴农、农业招商引资等八项重点工作。上半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2.8%。落实了中央和省稳定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成了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和粮食调控目标。

韶关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乳源县早在1999年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的构想,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建立了大布笋竹、反季节蔬菜、东坪瑶山茶叶等八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11个农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部分产品热销日韩等国和港澳市场。当地农民在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中获得实惠。

(三)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韶关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享誉中外,成为我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近几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力度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丹霞山、南华寺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协调发展。去年,韶关市旅游局推出了“韶关旅游护照”,整合了全市旅游资源,为韶关旅游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独具瑶族特色的乳源县先后开发了必背瑶寨、大峡谷、鸵鸟寨等旅游景点。

此外,韶关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兴建一批星级酒店,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半年,旅游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41.5%37.8%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吸收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上半年,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9.6%;国税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8.5%;地税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市财政收支平稳。

招商引资成果明显,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增长。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全市内联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9.8亿元,同比增长62%

二、存在问题

(一)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今年上半年,韶关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75.7亿元,同比增长-2.6%。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韶关着力营造宽松的民间资本准入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但由于银行系统在贷款项目审批上有过严的现象,因而未能全面激活民间资本投资置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基础较弱,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实施引进战略,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由于各县基础较弱,又地处山区,区域优势不明显,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今年上半年,韶关农业的完成情况低于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1.2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9%,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上升4.1%,农民实际人均收入仍未能切实提高。

此外,农村技术人员缺乏,支农资金紧缺,农村科普工作开展困难,使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掣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业竞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韶关市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生态、民俗、宗教文化应有尽有。但是,从整体上看,旅游的定位未能充分体现其文化底蕴,尤其是在打响丹霞山这张韶关市世界级名片的品牌效应方面,全市“宣传丹霞,推介丹霞”的氛围还不够浓,旅游产业未被列入市政府提出的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中。对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线路的规划、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景区管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接待能力和交通条件方面,目前韶关全市3星级酒店17家,4星级酒店只有1家;始发列车少,交通便利条件有待提高。据介绍,韶关正紧锣密鼓加快提高接待能力,一批较高规格的酒店正在建设中。但作为我省的主要旅游景区,目前的接待设施投入仍显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力度,扶持山区建设。

目前,我省山区经济建设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韶关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山区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为保护山区公益林,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把韶关建设成为珠三角天然生态屏障的目标,韶关市始终坚持把农林保护、北江流域上游的水土保持防护建设等项目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由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仍面临着种种困难。希望省加大对山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山区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支持山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林水若干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同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和荒山造林绿化的资金补贴。

此外,乳源南水水库一直作为省管项目,当地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希望省下放经营权限,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来源。

(二)            发挥韶关旅游资源优势,实现旅游经济发展新突破。

韶关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名胜古迹颇多。有被誉为“红石公园”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丹霞山,省级风景名胜金鸡岭等,古代文化遗迹有“马坝人”遗址、南华寺等。因此,韶关市要把旅游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措施,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利用外资、民资开发旅游景点和兴办旅游项目,重点发展山水、生态、民俗、宗教文化旅游,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挖掘韶乐、传统民族舞蹈等节目,丰富旅游内容。同时,加强与“泛珠三角”,尤其是湖南、江西的合作和资源互补,大力开发旅游市场。此外,要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应抓住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挂牌契机,高起点规划,省里应给予支持和配合,共同打造“广东丹霞、中国丹霞”旅游品牌,提高丹霞山的国际知名度,使之成为广东山区城市迈向世界的桥梁。视察团还建议,为更好宣传丹霞文化,可以考虑策划一台优秀的传统民族舞蹈,作为丹霞山旅游的常设节目。

(三)紧抓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热潮之中。

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热潮已经在“9+2”省区中掀起,这为我省各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韶关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融入这一发展热潮中。韶关以面向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北靠广大内陆的区位优势,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内“南北轴线”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充分利用自身区域优势,在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和知名企业的同时,应加强与各省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主动寻求合作途径,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议省里提高粤北山区城市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中的战略地位,并将郴、赣、韶“红三角”经济圈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相对独立的规划。同时,给予政策上更大的扶持。

(四)大力发展山区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韶关农村人口多,要真正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山区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为其外出务工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应结合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需求,加强农民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