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远市创建我省
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回访调研报告
省政协调研组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精神,按照省政协工作部署,经济委员会2013年在清远市开展关于“创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专题调研与专场研讨活动至今已有一年。为了了解专题研讨会所提意见和建议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最近我们采取回访的形式,组成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谢悦新主任为组长、部分省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赴清远英德、连州等地回访、座谈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去年清远市专题调研与专场研讨会后的评价
一年来,清远党委、政府、政协及市直各部门高度重视专题研讨会议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经验可鉴。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清远始终立足于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4年前三季度清远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808.1亿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4.4亿元,增长14.9%,企业效益继续向好。工业的较快增长直接拉动GDP增长,成为目前带动清远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0.6亿元,增长22.1%,其中工业投资83.9亿元,增长4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尤其是工业投资的稳步加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清远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一)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清远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利用南部地区区位优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连一阳”等北部地区,注重保护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同时给予生态发展区更高比例的财政配套,从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转移财力1150万元,有效提高了生态发展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权重。二是清远及时出台了《清远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生态发展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如清远在今年高考重本和大专上线率的增长幅度居全省首位,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实现了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连州已建成运行全省首个联通市镇村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三是积极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在:1、广清城轨清远段在去年9月已全面施工。2、广清高速扩建工程清远段19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3、市委、市政府在今年10月28日召开积极推进韶柳铁路前期工作的专题会议。4、在伟发副主席的关心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二广高速与清连高速连接线的项目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正在抓紧编制施工图设计。上述四项工程完成后,将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二)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带动水泥、陶瓷、有色金属、塑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跟踪帮扶、重点扶持,提升整个产业发展层次。二是以集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升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实现“设备换人”,今年1至10月,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26%。三是严控高能耗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全市今年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89万吨,在“十二五”收官之时,落后水泥产能将全部退出清远。四是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五是以广州对口帮扶清远为契机,成立全面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广清产业合作园的建设,同时以民族工业园为载体打造北部重要产业园区。其中,民族工业园申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情况进展顺利,并与广州市荔湾区在共建广州荔湾(连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前者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给清远民族工业园1000万元,2014年的支持资金已经到位。此外,园区的环评批复文件在伟发副主席的关心下,通过省政协经济委员会领导的协调,省环保厅采取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支持,园区环评于2014年1月16日获得省环保厅的批复,为园区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增强园区吸引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方面。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实地考察调研等活动,大力宣传清远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区位优势、人力成本优势和贴心服务等营商投资环境,并以省“扬帆计划”为契机,积极做好从零星人才引进向技术团队引进的转变。2013年以来,清远完成了两家公司的团队引进工作。二是出台人才引进奖励扶持政策,推进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建设,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并逐步发挥出集聚效应;同时加快推进人才本土化培养工作,尤其是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定教师、医生队伍,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从2013年起,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要逐步高于县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对民族地区建设事业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关键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实行专项特殊津贴。这些政策措施缓解了基层人才流失问题;三是通过推进驻点招商工作、办好招商推介活动、组团参加区域经贸交流活动等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实效性。今年1至10月,清远共完成引进新项目123个,合同投资额为300.6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个。如连州民族工业园通过省政协搭建的“清远民族工业园招商推介会”这一平台,多次组织企业家到园区实地考察,重点拜访参加推介会的客商,并专门成立了2个招商小分队常驻珠三角城市招商,并充分发挥东莞、中山、佛山等地商会的桥梁作用,使招商引资工作在珠三角地区由点到面扩展。自去年8月举办招商推介会至今年11月,园区洽谈企业项目13个、落地3个、投产2个,切实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在扶贫开发方面。一是清远与广西贺州、湖南永州等地联合向国家申请增设南岭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计划将“三连一阳”地区纳入片区扶持范围。目前粤湘桂三省五市已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并多次开展相关调研。今年3月,经省政府同意,清远颁布了《清远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目前全市已评选出首批22个改革示范村和5个土地调整示范村。二是扎实推进扶贫“双到”工作。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加强对贫困户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全过程的扶持;全市284个贫困村今年共技能培训6600人次,转移劳动力2380人。经过培训,特困户的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如经技能培训后的叉车工月工资可由1500元上升至5000元左右,月嫂更是可达七八千元;认真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今年的活动全市筹得捐款5564万元,社会扶贫硕果累累。截至第三季度,清远全市284个贫困村共落实帮扶资金9.34亿元,平均每村投入329万元;开展村帮扶项目4503个、户帮扶项目近14万个;今年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增强了发展的能力,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在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已顺利完成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市直各部门积极开展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按照省的部署,制定下发《关于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文件,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建设。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以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扎根群众的村级党组织体系,推动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完善便民利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完善民事民治的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涉农资金、涉农服务平台“三个整合”。积极推进广东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全市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创新推出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达24种。各县(市)区先后建立“政银保”担保基金,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支持连南县政府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注册成立“连南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为贫困农民提供关于种植、养殖等小型投资项目的小额贷款。这些措施不但解决了为贫困群体提供有效信贷服务的问题,还为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通过回访、座谈和调研,在去年清远召开的专场研讨会中,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对创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总体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绝大部分内容都得到清远市的采纳并积极组织实施。但是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由于清远市的生态调节区、生态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面积较大,基本不能发展工业。建议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倾斜,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推动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产业发展,加快人口转移力度。
(二)清远北部地区市(县)目前财力仍然十分薄弱,上级转移支付占到当年财力70%以上,县级财政只能勉强筹措资金满足诸如低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一些刚性的普惠性项目,对于医疗、教育等设备、设施更新投入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无能为力。建议省进一步加大对清远北部地区市(县)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减少地方资金配套压力。
(三)清远市就业培训资金方面结余较多,仅市财政已经结转省级资金800多万元,但是另一方面县级以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还在起步阶段,资金需求较大,却得不到满足。诸如此类某一领域结余资金受限于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而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建议省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关注,并调整有关政策,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分配、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广清城轨花都段由于征地拆迁问题,工程进展相对滞后,对于项目二期工程广州北站至广州流花火车站的建设方案,省发改委还没有明文确定。建议省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尽快审批,以利工程尽快开工。
(五)清远北部地区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匮乏。建议省有关部门协调和推荐广州市的“智库”与清远实现共享,以利加速人才交流,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