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委员会组团赴台湾考察

2017-02-15 00:22:50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民族宗教委员会组团赴台湾考察

 

6211,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杨华维任团长,率民族宗教界委员共10人就“如何发挥宗教(佛道教)在慈善事业中的作用及其场所”赴台湾进行了考察。在离穗前,杨华维主任向大家宣布了几项纪律,希望每一位成员高高兴兴的赴台,安安全全的回来。为了在考察期间能与台湾宗教人士有更好的交流,之前邀请了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主持释明生法师向考察团全体人员介绍广东佛教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发展情况。在台期间,考察团先后与台湾台北市两岸经贸文教交流协会、台湾地区的佛教僧团、道教职业工会、客家宗亲社团以及詹氏宗亲社团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联谊,共召开了六场座谈会,参观考察了佛光山、中台禅寺、道教总庙三清宫、中华道教嗣熊太一宗宗师府等。这次考察得到台北市两岸经贸文教交流协会热情周到的安排,内容充实,效果较好,收到预期效果,考察工作圆满完成。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在台北市下榻的宾馆召开了专门会议,总结畅谈本次考察的观感,由于大部分委员是第一次到台湾,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感受颇深。

一、台湾佛教及其慈善事业的基本情况

台湾佛教是随着大陆闽南佛教徒移居台湾而传入的。早在南宋时期,台湾境内就有寺院建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粤僧人东渡台湾日渐增多,陆续修建了著名的竹溪寺、弥陀寺、龙湖岩等佛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占据台湾,日本佛教随之传入,台湾佛教被日本诸宗“日化”。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台湾佛教重新回归到中国正统的佛教,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台湾佛教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以证严法师主持的慈济功德会、星云法师主持的佛光山、圣严法师主持的法鼓山和惟觉法师主持的中台禅寺四大山头的影响力最大。

台湾宗教与慈善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相辅相成。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其大多数的受助群体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均贫乏、困顿、变异的群体或个体。他们在给予物质帮助的时候,又同时借助其宗教信仰理念进行精神的抚慰,缓释受助者的心灵痛苦以及一些反社会的不良情绪,这与宗教倡导“行善积德,劝人向善”的基本目标一致,一般信徒都以开展向社会献爱心活动作为修行的重要表现。据了解,台湾原来十分盛行基督教,以信奉基督教为时髦,认为佛教仅仅是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而已。但是,在工业化后的台湾社会,为现代人心灵所带来的疏离感,迫使每日熙熙攘攘在都市里求生活的上班族,对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感到有迫切的要求。而佛教禅宗学讲求心法和解脱的技巧非常符合都市人的要求,学禅坐禅变成了时髦智慧的商品为台湾民众所追崇。值此,台湾四大教场应运而生。佛教的兴起为佛教慈善奠定了宗教基础和群众基础。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祥和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一些做法

(一)佛教僧团各有慈善发展方向。以四大道场为例,慈济功德会其主要致力于推进台湾慈善福利业的发展,给低收入户以白米实物济助、医疗、义诊、丧葬济助,遇水灾、火灾、风灾、震灾及重大意外事故则给予紧急救助。此外,慈济功德会还创建慈济医学院、慈济综合医院,治病救人,服务社会。

佛光山则以兴办教育而知名,专门教育有佛学院、研究所;信众教育有夏令营、信徒讲习会、都市佛学院;社会教育有大学、中学、儿童教育以及到企业、监狱弘法、举办电视讲座等,为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佛学及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环境。同时还专设冬令救济会、急难救助会等,扶危济困;兴办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为病者提供医疗方便。

法鼓山则弘扬“人间净土”与“心灵环保”,在佛学教育方面之成效也十分显著,创办了法鼓大学和僧伽大学,前者主要面对社会大众,后者侧重培养佛教专业人才。

中台禅寺与前三者相比,其努力方向更接近于中国传统佛教禅宗的性质。

(二)全民的慈善意识较强。台湾地区的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很活跃,据统计,全台湾约有18%的民众参与志工服务,其中最活跃的人群是大学生和中年人,志工为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宗教团体借助以自办的电视台(光是佛教就有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电台,学校作为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抚慰,教化信众养成捐赠献爱心做善事的习惯。寺院虽然不收门票,但是受到寺院高僧大德感化后,大多会捐赠款物,有的信众还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参与公益志工事务,来获得参与慈善的信仰实现与精神满足。

(三)佛道教制度完善,管理严格,善款专用。寺庙注重制度管理。举凡人士奖惩、升等调职,财务会计,出家受戒,道场建筑乃至僧团清规及僧众进修,福利办法皆订有周密严格的制度。善款更是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用途。以道教总庙三清宫为例,总庙不是由道长主持管理,而是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人员不领道观薪金,而是义务服务,道观的日常开支都有严格的规定,用品采购超过万元台币的都要公开招标,善款使用性质有明确的界定,如需追加或改变用途,需要召开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中台禅寺从寺院的维护修缮、车辆的维修等等都是靠僧人自力更生,既提升了僧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又节省了寺院的经费开支。

(四)政府表彰奖励一切善举。台湾地区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是以“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来区分民间公益慈善机构,所有的民间公益慈善机构,包括作为“财团法人”的基金会和福利服务机构,都可以公开向社会募捐,尤其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寺院道观的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募捐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台湾当局为了奖励宗教团体运用其资源与办公益慈善及社会教化事业,以发挥宗教功能,启发社会正义,增进社会福祉,于1990年修定了《台湾省奖励宗教团体与办公益慈善及社会教化事业实施要点》,规定了详细的奖励办法。同时还规定:宗教人士德行不良或金钱来源不当不予奖励。当地政府支持和鼓励企业和个人慈善捐款,给财团法人和社团法人开具《感谢状》作为免税凭证,在媒体上宣传表彰,在寺院张榜公示鼓励。政府职能部门每年都会对慈善机构募捐和开支情况稽查审核。

三、佛教道场特点

(一)最现代化的寺院。中台禅寺是佛教禅宗道场,是一座高过百米的现代化大厦,历时3年规划、7年建设,于200191开光启用,是台湾规模最大、最现代化、最气派的佛教庙宇,该寺拥有百万信徒,号称东南亚最大的禅宗道场。寺内可同时容纳2000名僧尼和1000名居士在此居住修行。中台禅寺外观极其宏伟,气势博大,内部金壁辉煌,美轮美奂,为亚洲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塔寺合一是寺院布局,融合中西工法,摈弃了传统宗教建筑的“琉璃瓦”、“斜屋顶”形象,并且运用现代科技,以佛法理念为设计灵魂和根本,最大限度地融合了古代丛林园艺、艺术、文化及佛教建筑精髓。寺内不仅设施先进,还配备了观光电梯,附属建筑自成体系,规模宏大,有人称它是世界上“最豪华、最现代化的庙宇”,呈现出新时代宗教建筑特质,广受肯定和瞩目,更为21世纪宗教建筑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中台禅寺惟觉大和尚遵循“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为兴学理念,提出佛教净化人间,回到人间。经常到岛内外演讲,运用现代知识和辩证思想来阐述佛法。马克思和孙中山曾经说过:“辩证法在佛教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佛学是哲学之母”,大和尚的讲法印证了这些伟人的观点。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却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共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为宗旨,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从佛光山开山以来,数十个分院以及组织在全世界各大洲建立起来;同时,孕育了超过千名的出家众。佛光山特别强调以教育及服务来弘法。佛光山在这数十年来创立了大学、佛教学院、图书馆、出版社、翻译中心、艺文中心、茶馆,并且也积极推动行动式的义诊。佛光山同时也创办了育幼院、老人之家、高级中学,报纸以及电视台。

(三)寺院不烧香,男女僧人共一庙。我们所到的佛光山,中台禅寺寺院具有现代理念,不收门票,倡导文明礼佛,不设香台,不供香火,不接受信众燃香,整个道场没有烟雾缭绕,供品整齐干净,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安静清幽,给人一种静心养性的境界。寺庙为每一位参拜者免费准备一朵小鲜花,凡是朝拜人士都以“借花献佛”的方式来表达敬意,相比于传统的方式,更有深意。更有与一般不一样的就是和尚与尼姑同在一寺院修行服务。

(四)僧人没有工资。僧人生活用品在寺院按规定领取,一般情况不出寺院,外出口袋只有1元钱台币,以防有事打电话用。寺院给僧人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小病在寺院自己开设医疗门诊就诊,大病到社会的医疗机构治疗。僧人生老病死,全由寺院负责。寺院还可以安排僧人的父母自愿到寺院看病养老。

(五)灵活的社会服务职能。寺院具备宗教、教育、文化、慈善、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如佛光山、中台禅寺的建筑和管理做到与时俱进,现代建筑与传统禅寺的建筑风格相结合,慈善机构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相结合,具备灵活的社会服务职能。此外,佛光山也专设冬令救济会、急难救助会等,扶危济困;兴办佛光诊所、云水医院,为社会上的病者提供医疗方便,充分体现了其多元化的社会职能与角色。

四、参访观感

考察团认为:台湾四大佛教道场势力的兴起,显然与台湾社会早期的经济起飞,以及一九九○年代台湾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它得天独厚的地方。当代台湾寺院具备宗教、教育、文化、慈善、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寺院的多元化职能是当代寺院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是人间佛教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活动,其代表了寺院今后发展的大方向。虽然仍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是台湾佛教慈善事业的贡献不可小觑。

考察团还认为,台湾地区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告诉我们,宗教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所起的作用,不仅局限在物质方面,而且在人心和谐、人文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他们成功的经验和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的社会福利发展光靠政府的力量仍显不足,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慈善意识,主动奉献爱心,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在政府的引导下,民族宗教事业需要更好地创造条件,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期间,委员们还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月潭等,对祖国宝岛的风土人情有了具体可感的印象和认识。

委员会副主任杨连盛、詹玉湘、盘建梅、专职副主任黄小梅参加了考察。

(民宗委20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