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材料(58)
农工党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西江流域跨区域治水问题的建议
西江是珠江三大河流(东江、北江、西江)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与东江、北江交汇,与东江、北江合称珠江,分别从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注入南海,是粤桂港澳共同的“生命源”。西江水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广东、广西两省及港澳地区的水环境安全。
一、西江流域跨区域治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界治水,统筹不足。国家尚未对流域生态功能定位进行系统划定,未对跨界断面水功能类别及水质评价要求予以系统明确,导致不能统筹整个流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由于行政单元各自为政的划定给上下游协调发展带来极大困难,给整个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发挥带来极大制约,也最终导致各自发展的不可持续。甚至出现跨界(尤其是省界)同一断面水功能定位不同、水质评价类别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失去了认定流域各行政单元保护与发展的责任义务及协调机制建立的最起码前提。
(二)上游水质变差。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上游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承接来自下游发达地区部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产业转移增多,排污量日益增大对下游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但是,上游和源头承担着生态屏障的职责,这又加重了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二者之间造成“两难抉择”。流域各省份之间经济合作较多,环境保护协作较少。
(三)水资源浪费严重。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相对较低,虽然2009年新修订实施的《广东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对超额取水部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还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水资源费在收费标准基础上加收50%,超额三成以上取水将被叫停,但较内地省份的水资源费收取标准仍相对较低,企业和居民节水意识薄弱,水的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造成了“水质性缺水”和“浪费性缺水”并存。
(四)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虽然政府已要求污水处理设施的“三同时”建设,但仍存在某些企业的不达标排放,甚至为降低生产成本偷排污水,给各城市的内河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关于西江流域跨区域治水问题的建议
保护好西江的水环境,单纯依靠一省一市是不够,需要有全局统筹和管理,以协调好省际间、各市间的西江水资源保护的义务和权益,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治理,建立一种跨地界、跨行业的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以流域为单位的综合规划,注重流域的水环境容量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更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水资源。
(一)国家应尽快对流域生态功能系统定位,加快流域立法进程,统筹整个流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据了解,中国环科院、广西环保厅的技术专家组成的课题调研组自2010年起为编制《西江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做前期调研和准备,建议环科院集中西江全流域各省的专家共同研究西江流域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等,为《西江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编写工作提供客观、全面、科学的依据。国家应从保护几亿人水源地的长远入手,进行流域生态功能系统定位和谋划统筹流域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效办法。
(二)统一调配,合作管理,共同保护西江水资源。流域上下游之间是联系十分紧密、生态关联性很高的有机整体。目前在流域的管理上是按行政区域被人为分开,使得下游地区只能被动地接受上游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既要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又要保护好西江水生态环境。
1.西江流域各级政府及职能管理部门要从西江整体高度重视西江水环境资源的建设、保护和投入。西江流域各省尤其两广经济合作中,要把西江中上游及源头的水质保护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出,定期召开有关省市首长会议,加强沟通,形成共识,进而提请全国人大实施立法保护,让流域相关政府从各自为政转向责任共担。
2.在省级层面建立和完善西江水质保护和水源统一调配的法制管理。制定跨省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办法、西江水质保护条例和管理方法,西江沿岸各省市签订《西江水资源保护责任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保护好西江水质。设置省际控制断面,确定水质控制指标。落实相关省市责任,做到边界西江水质达标交接。
3.建立西江流域环保、水利部门协作例会制度,加强区域内水利信息、科技、规划和水政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的水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进程。对西江上游的大型水库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蓄丰补欠,缓解枯水期的水质性缺水危机。对污染明显的印染、造纸、制革、电镀等行业执行“有关省市环保部门会审制度”,要经周边城市环保专家统一论证,取得一致认可才予以立项。
(三)提高认识,将西江水治理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内容。
1.应把西江水环境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纳入流经地域内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为使环境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发展,建议西江流域各级政府要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安排较高比例经费作为环境资金,加强对西江水环境保护的投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布局,切忌在河流两岸布设和兴建带有剧毒污染物质的工厂及仓库。
2.创建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进节水减污工作。节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排污。我省的水资源费及水价普遍偏低,造成了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建议一方面适当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与水价,以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加大排污费收取力度,普及排污费收取并提高排污费,既加大了节水效应,又为污水处理提供了经济保障。
3.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尤其要加强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联动管理。饮水安全关系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要按照优先保护饮用水源的原则,统筹兼顾上、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并设定相应的分级保护规定。坚决落实我省《治污保洁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工业污水走集中处理的道路,提高污水处理率,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推广集约化禽畜养殖,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先进科技,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加强监督性监测和通报。
1.建立西江流域水环境遥控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西江流域各省再发展到跨省。在各省市属下沿江的县(镇)设立监测子站,形成上联下达,直达饮用水源的西江水质监控和信息传输系统。开展水环境管理动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逐步建立西江水环境管理信息、决策支持和应急研究,建立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尤其要加强沿河工农业、生活的排污监测,特别在汛期加强农业的非点源污染的监控。对突发污染事件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2.各级环保部门加大排污监控和排污处罚力度,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的监督和治理,加强水政执法。西江流域各市县要完全做到有企业用水和排污就有监测,全力推行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削减工业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努力降低万元产值排污量。指导并协调社会各界做好防止水污染的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预排污监测,加大排污处罚力度。
3.加大综合整治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西江水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全体市民对西江水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营造一个具有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公众监督的整治氛围,保证水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