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恙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2016-12-16 02:21:09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40198号

案由:关于加强我省恙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恙虫病又叫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贮存宿主,恙螨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以突发高热、淋巴结肿大、溃疡、皮疹、肺炎、脑膜炎等为特征,严重者可致死亡。早在公元313年,中国就有人开始对这种病进行了描述。近些年来,恙虫病迅速增加并出现暴发疫情,目前恙虫病已经成为广东省的第一大虫媒传染病,并出现多例死亡病例,一旦出现死亡病例,往往给当地居民造成恐慌情绪,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一、生态平衡失调,导致鼠密度上升。老鼠作为恙虫病东方体的主要储存宿主,其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当地恙虫病的发病率。在近20多年的时间内,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和高效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老鼠天敌大量减少,从而导致鼠密度的大幅攀升(国家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标准≦5)。就拿湛江2013年5月的监测数据为例,大部分区鼠密度都严重超过国家标准:霞山区29.17(超标准5.83倍),赤坎区21.25(超标准4.3倍), 湛江开发区15.05(超标准3.01倍)。

  二、恙虫病正迅速蔓延,并出现多例死亡病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恙虫病流行范围迅速扩大,流行强度不断增加。迄今,我国至少已在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群中发现恙虫病感染与流行。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温高,湿度大,适于微生物、动物昆虫的滋生繁殖,是恙虫病的典型疫源地。2006年广东省开始恢复恙虫病的疫情报告,2006年报告病例数为385例,在随后的几年里,恙虫病病例数显著上升,到2012年全年共报告恙虫病病例数高达3123例,是2006年的5倍。在近几年的监测中,死亡病例数也是逐年增加,2012年死亡病例数达7人,是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一年。

三、人们缺乏对恙虫病的预防知识。尽管恙虫病在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发的虫媒传染病,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由于恙虫病大都发生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里的人们文化素质较低,不知道恙虫病是什么,不知道恙虫从哪儿来,更不知道恙虫病如何去预防。

办法:

  一、制定恙虫病诊断标准。我国恙虫病疫情在80年代末期达到高峰,年报告约2500例。1989年后不再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近年来许多地区开始网络直报,全国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并多次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对恙虫病的认识不足,治疗和防控水平也十分有限。为了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调查与处置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制定恙虫病的诊断标准。

  二、开展病原学检测和监测。我国学者自1948年于广州地区首次成功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以来,已从患者、媒介恙螨和宿主动物中分离到百余株恙虫病东方体。根据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我国恙虫病东方体存在多个血清型,并且各个地区恙虫病东方体的血清型也不相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恙虫病东方体的分子型别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到目前为止,全球至少有20多个基因型别。广东省是恙虫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其恙虫病的分子型别和分子特征还不太清楚,此外,目前医院对恙虫病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缺乏实验室诊断依据。因此,有必要在广东省开展恙虫病的病原学检测和监测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三、开展恙虫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多年来恙虫病在我国已经不作为主要传染病,许多基层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缺乏对该病的认识,给恙虫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通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恙虫病的防控能力。此外,在恙虫病高发地区的流行季节,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和宣传工作,让老百姓做好防范措施,才是降低恙虫病发病率的根本举措。

四、开展重症病例的治疗研究。尽管恙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不是特别困难,但这些年来仍然出现了许多重症和死亡病例,这些病例中不乏是些青壮年病人。恙虫病为何会导致这些病人的死亡,有无针对这些重症病例的治疗方法,这都是我们未来研究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