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6-12-16 02:21:04 来源:广东政协网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60059号

案由:加大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出人:龙建平(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西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构成严重隐患。

为切实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在对口联系单位——中山市水务局的协助下,对西江流域水环境和水治理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深入分析西江流域水质、生态安全等水环境问题,提出西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对策,对构建持续、高效、稳定的西江流域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安全的格局,以及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西江是桂粤港澳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

君住珠江头,我住珠江尾,日日共饮一江水,滇贵桂粤港澳水脉相连。西江是南中国一条资源密集带,水资源量极为丰富,提供了粤港澳年总用淡水量的70%,年均发电量50%输往珠三角地区。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东麓。自源头至广东三水思贤窖口,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等5个河段组成。西江流域流经云南东部、贵州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干流长2214 公里,流域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9%。西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是目前南中国最长、流量最大、流域最广、里程最长的河流。西江干流水流平缓、河床稳定,均径流量仅次于长江,为黄河的5倍,欧洲莱茵河的4.5倍,其含沙量仅是长江的三分之一。

(二)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带

西江是沟通珠三角和西南地区的黄金通道,通航总里程达3千多公里,港口码头泊位500多个,货运量1.4亿吨,仅次于长江,占全国内河航运的20%,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西江流域流贯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澳门5个省区,下游是以穗、港、深、澳为核心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珠江大都会带”,包括广州、香港、澳门、珠海、佛山、中山、顺德等城市和117个城镇,珠江三角洲拥有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产业辐射功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香港和澳门更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西江轴线把经济发达的华南和资源丰富的大西南联系起来,是推动流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轴带,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带的经济轴线。

二、西江流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支流水污染问题突出

2010~2014 年西江流域干流整体水质状况为优。但是一些支流的水质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恶化趋势,特别是部分城市内河及乡镇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城市涉水基础设施落后,如广东段的罗定江、新兴江等支流枯水期只能达到IV类水标准,广西段的龙江、都柳江、红水河等多年重金属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超标。饮用水安全存在隐患,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流域绝大多城市尚无备用水源地或备用水源不足,一旦饮用水水源地出现问题,将引发水危机事件,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

(二)流域水资源难堪重负

一是耗水型产业影响严重。目前流域中上游以造纸、制糖、酒精、淀粉等为重点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种植农业布局,均为巨耗水型的产业,枯水期对水资源的耗费占到了流域用水量的60倍以上,如果不及时控制用水总量,则水资源将对西江流域工农业生产发展形成极大的限制。二是跨区域取水令西江难堪重负。广东省水利“十二五”规划的十大重点工程中,将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位列其中。2010年,广州总投资89.53亿元建成西江取水点实现跨区域取水,每日从西江中抽取240万立方米的水到广州西部的石门、江村、西村水厂,供应越秀、荔湾、白云、天河、花都等地。目前东莞、深圳以及广州番禺、南沙也在商议跨界“西水东调”工程,而下游的中山、珠海、澳门却每年都因来水不足遭受咸旱困扰,咸潮上溯愈发严重,西江已难堪重负,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有效保护和合理分配西江水资源。

(三)沿江污染物排放严重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上游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承接来自下游发达地区部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产业转移增多,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及部分企业主环保意识薄弱,它们如一个个隐形的炸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2011年西江发源地云南曲靖5222.38吨铬废渣污染事件,2013年1月西江肇庆段企业偷排氰化物事件, 2012年1~2月西江广西龙江河段20吨镉污染事件,2013年7月西江广西贺江段镉铊水体污染事件等,令人忧心忡忡。同时,城市生活污水直排、农村面源污染,以及“黄金水道”的船舶污染、港口石油类污染也甚为严重,排污量日益增大对下游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使西江水质不断恶化、自净能力不断下降。

(四)水源地涵养功能下降

由于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流域上游原始林遭受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林、用材林和农业用地。上游源头包括广西岑百东河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大王岭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等水源林区的成熟林近10年间减少了20%。原始林完好的区域保持着良好的典型高山湿地环境状态,植被层次丰富,种类繁多,常年积水的腐质层平均厚度达1.6米,最厚处达5 米左右,具有极好的储水保水功能。而经济林、用材林和农业用地,地表腐质层很薄或基本不存在,严重影响水土涵养功能,对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河川径流、防止大的洪涝灾害等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五)库区水生态系统脆弱

西江中上游存在众多的人工大坝水电站,库区各自形成一个巨大狭长的人工湖,使西江干线局部由自然流动生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的湖泊生态,江水的自净作用降低,随着排入西江干线污水和其他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江水受污染致使水质降低,加上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排入等原因,造成水体氮、磷等营养元素长期累积,特别在枯水期及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水质富营养化引发外来水生植物在库区滥生。2013 年2~3 月,西江支流广西龙江河库区河段发生水生态事件,库区水体颜色显现褐色,水生生物过量生长封闭水面,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严重超标。同时,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构造物隔断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侵占和破坏了鱼类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因鱼类繁殖困难而致渔业资源衰竭,从而引起水域内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水域生态系统稳定遭到破坏而引发水域生态安全问题。

三、加大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力度的对策建议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江流域水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打造美丽富饶西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西江流域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已出现源头区域植被退化、水环境承载力下降、水资源平衡失调等趋势。因此,迫切要求以坚持生态为要,环保为先,围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加强西江水环境保护,进行西江流域水资源优化管理,实现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一)健全优化管理机制

西江流域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应从国家层面考虑建立流域保护专项资金,纳入中央、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框架,统筹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制定跨界边界水质达标管理条例,确定交界河流断面水质管理目标。通过健全流域治理管理机制,定期召开有关省市首长会议,加强沟通,形成共识,进而提请全国人大实施立法保护,争取西江社会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让流域相关政府从各自为政转向责任共担,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流域社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

(二)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贯彻落实2015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水十条”相关规定,铁腕推进西江流域污染减排工作,对环保设施差的小型造纸、染料、炼硫、炼砷、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进行全面取缔;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全面完成制糖、淀粉、造纸和酒精等行业减排和清洁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分流等配套管网建设;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渔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依法强制报废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船舶,提升港口码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以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平台,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水污染联防机制,推动水污染防治形成合力。

(三)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流域沿岸各地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对污染较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同时推进循环利用,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和促进再生水利用。

(四)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

(五)科学评估保障供水安全

由于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目前西江流域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建议西江流域在开展节水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供水水源的科学合理分配、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切勿再盲目跨界争水引水。开发利用水资源,应注意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水库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同时开展西江流域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地科学评估工作,摸清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备用水源,提高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六) 完善水环境预警监控体系

建立和完善水环境遥控监测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西江流域各省再发展到跨省。在各省市属下沿江的县(镇)设立监测子站,形成上联下达,直达饮用水源的西江水质监控和信息传输系统。开展水环境管理动态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逐步建立西江水环境管理信息、决策支持和应急研究,建立西江水质预警预报系统。尤其要加强沿河工农业、生活的排污监测,特别在汛期加强农业的非点源污染的监控。对突发污染事件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和做好应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快解决。

(七) 着力节约保护流域水资源

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节水能力建设,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重点抓好钢铁、造纸、化工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农村生活节水要积极推行村镇集中供水,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大力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

(八)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主要通过加快建设沿江生态防护林构筑流域绿色走廊,进一步加强流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增强水源林对雨水的拦蓄功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升流域库区和航道的安全。严格按照环保规定建设航运设施、水利工程、水电站和产业项目,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河流生物链多样性,满足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需求。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公开监督制度,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将社会监督工作延伸到各个角落。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国家层面来统筹安排西江流域上游与下游地区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对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也在发展经济方面做出较大牺牲的地区,国家应将其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支付范畴作相应经济补偿。

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