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深圳湾口岸通关工作的建议

2017-01-14 01:39:12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提案第20170012号

  案 题:关于完善深圳湾口岸通关工作的建议
  提 出 人:朱颖恒(共1名)
  分 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作为我省与香港之间的主要陆路边境口岸,深圳湾口岸自2007年7月1日启用以来,逐渐成为了深港和粤港交通的主动脉,发挥着联通两岸三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层次交流的枢纽作用。然而,随着两地人员来往的日益密切,深圳湾口岸出现超负荷运转的现象,不但通关时间越来越长,而且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在周末和节日期间甚至出现大量人员滞留的情况。深圳湾口岸的通关现状引人堪忧,一方面将有碍于两地优质资源的高效流动,有碍于经贸往来的畅通无阻,有碍于粤港和深港一体化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通关民众的负面情绪,有损我省深圳和香港的良好国际形象,甚至对“一国两制”的长期落实也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时至如今,深圳湾口岸的通关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向,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的症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关数量已远超设计承受能力范围。深圳湾口岸开通以来,随着周边自贸区前海及南山区后海、蛇口等片区的开发,口岸周边道路客运交通出行需求快速增长,过关人、车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口岸原有通关能力已经明显不足,附近道路经常出现堵塞,严重时甚至影响周边如东滨路及沿江高速的通行。因游客、水货客、中港学童等因素,通关已超出负荷,令深圳湾口岸早晚时段都会出现大塞车,只在中午时段通关才能避开人流及车流高峰。目前每日约有10.4万人次在深圳湾口岸通关,远超于当初设计6万人次的负荷。至2030年,估计深圳湾口岸跨境旅客日均流量将达至25万人次,如不及时调整口岸设计规划,这种拥堵的状况在不久的未来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二是口岸基础设施跟不上新的发展需要。由于交通规划不完善,没有考虑游客量的持续增加,而且配套不足,使道路挤塞情况不断加剧。虽然口岸设有四个停车场,提供了约2000个车位,但经常爆满。部分停车场及联检大楼之间更未设置斑马线,大部分旅客冒险横过马路,甚至不惜穿越绿化带、翻越护栏前往联检大楼,险象环生。由于口岸周边交通逐渐饱和,旅客等候巴士的时间普遍较长。虽然深圳地铁二号线的登良站和海月站离口岸最近,但实质距离均超过1.5公里,难为口岸提供有效的接驳服务。当地交通挤塞的情况亦大大降低的士司机入内载客的意愿,导致不少非法营运车辆在现场等客。
  三是周边交通连接安排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深圳湾口岸马路旁置有不少警示牌提醒司机切勿胡乱停车,却如同虚设。据了解,由于周边公共交通连接不足,每天有大批小车违规停泊,周边霸占行车道,而且口岸附近道路行人斑马线不足,旅客常常乱过马路,人车争路的险况每日上演,严重阻碍了正常的交通次序。
  滋事重大,深圳湾口岸的进一步改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建议:
  (一)适度延长通关和交通时间。建议提前深圳湾通关时间,最好是实现 24 小时通关制,这不仅有利于深港两地旅客的通行和自贸区前海与深圳机场的发展,也对维持香港跟深圳的航空枢纽地位有所裨益。同时,建议适当增加深圳湾口岸接驳公交数量,延长线路运行时间,以便接送更多的通关旅客。尤其在上下班、周末、长假期间,要建立特殊应对机制,全面实施地铁、公交、的士等公共交通的24小时运行,并针对极端状况,实行紧急预案,避免大量人员滞留口岸时间过长的混乱局面。
  (二)优化口岸基础设施布局。建议利用广深港客运专线开行捷运化城际列车,推动港深西部快轨的功能调整和线位调整,优化线位至由深圳湾口岸与香港洪水桥连接,预留深港东部轨道通道,优化一线口岸总体格局。进一步推动口岸格局由“一线窄带”向原特区外延伸,考虑从 15 个口岸规划布设增加到预留 24 个口岸,适当增加水运方面的运力。
  (三)为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深圳湾口岸新增1000多名跨境走读学童,在公众假期更有大批老人和小童在家人陪伴下前往通关,由此形成特殊人群的过关高峰。针对这一老一幼的特殊情况,建议进一步扩大义工服务队伍,以弥补高峰时期的警力不足,借助互联网手段采集跨境学童预约制信息,提高采集效率和降低人工采集的误差,明确划定、规范老年和学童大巴接送区域,提供特殊人群通关精细化服务,并对老人和学童安全配备特殊警力。
  (四)加强通关纪律和教育工作。要不定期召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和审议会,及时吸纳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广泛征集民众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深圳湾口岸的通关制度设计。要进一步强化通关纪律,在显要位置张贴纪律守则,严厉打击违法客运车辆和乱停乱放司机,对刻意滋事的破坏分子要坚决惩处,绝不手软。要进一步加强通关人员的引导和教育工作,优化人车分流线路,坚决制止乱跑乱冲行为,确保口岸通关顺畅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