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含金量”

2018-01-27 02:49:2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南都记者 阳广霞 摄
   

 

  

  广东两会之热话题
  ●国办发文提出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聚焦
  家庭医生
  谈及南都报道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现象突出”等问题,这几天在广东两会上,多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建言,不应盲目追求“签约率”,要把家庭医生服务做实,保证“含金量”。同时,引入商保激励家庭医生,向外“取经”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缺口如何补?合作培训家庭医生
  南都记者走访了解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10人,却要覆盖11万居民,相当于一个家庭医生要负责1万多人。省人大代表、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世兴说,目前全科医生全国培训数量约26万人,仅占全国医生总量6.6%,而培训后从事全科岗位更少,具有全科理念的合格的全科医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家庭医生发展较好的国家数量达到40%以上,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缺口如何补?他分享沙园街社卫中心的经验,通过与英国家庭医生长期交流培训,目前已经有约二十多位骨干,从专科医生转型为家庭医生并成为培训师资,中心成为广东省家庭医生师资培训基地和中英合作伯明翰广州全科培训基地。长期培养则要靠全科教育,即“5+3”的教育(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全科规范化培训)中,后续3年主要是到专科三甲医院。“但专科医生怎么可以教出全科的学生呢?所以学生培训后,回来做全科的并不多。”
  民盟广东省委的提案指出,目前主要通过其他专科医生转岗培训方式来培养紧缺专业人才,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全科医生培养效果一般。当前基层医院全科医生主要靠专科医生带教出来,经培养后的全科医生在全科理念和临床诊疗水平上参差不齐,与“首诊在基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要求还有距离。建议完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院校或大医院挑选一些骨干师资,到先进地区学习或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全科医学培训,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把基层全科医生带教出来,“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医生培训合作,学习其全科人才培养先进经验,或邀请港澳地区全科医生专家到省内培训指导”。
  如何让家庭医生留住?更优薪资收入+晋升机会
  培训出全科医生也要“留得住”。民盟广东省委的提案谈到,现在家庭医生是兼职,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再开展签约服务,大多数医生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提供服务,增加工作量却没有相应经费保证,没有一定激励机制,积极性普遍较差。
  省政协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赵先明说,目前医疗队伍是“倒金字塔”结构,有能力的医生大多数集中在三甲医院“顶层”,“相对收入也更高,这是市场化流动”。
  刘世兴建议,多元化激励家庭医生发展,可以学习美国模式,让商业保险介入家庭医生的薪酬体系,“医保保障基本医疗,但更高层次需求,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解决。家庭医生管理好签约居民,让他们少生病,收入相应更高。”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近期也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家庭医生+健康保险”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每个居民投保全科健康保险后可免费选择一名家庭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或电话回访,引导健康生活,降低疾病发生,提供诊断治疗,协助转诊就医。患者门急诊治疗费用越低,家庭医生获奖励服务费越高。
  赵先明补充说,目前所有医生纳入同一个晋升体系,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不利于医生晋升。建议建立一套家庭医生晋升体系,保障全科医生、大医院专科医生享有同等甚至是更优薪资收入,以及晋升机会。
  签约后服务如何监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如何推动家庭医生“既签也约”?赵先明指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处于医生去拉人的被动状态,正确状态应是居民觉得家庭医生好,主动签约,“我们应该追求提升签约之后的实质性服务”。
  省政协委员、省中医院急诊大科副主任丁邦晗也表示,制度设计、政策支持要接地气,首先要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家庭医生,“政策要一步一步走,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制度已经在落实。”
  民盟广东省委的提案也建议要循序渐进,先保证签约服务“含金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与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大医院之间形成无缝对接,方便及时转诊,构建起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从而增加家庭医生服务“含金量”。要制定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能只从数量考核,而应以签约服务的目的性、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从老百姓需求的及时反应性、诊疗安全、签约家庭对家庭医生制度的满意率、依从性、知晓度等方面,考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服务质量、社会效果,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新政
  未来十余年 每年新增4万名全科医生
  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2到3名全科医生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配备2到3名全科医生,到2030年要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这意味着,届时每名全科医生约可以管理2000名中国人的健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已达20.9万人。严格按照每万人5名全科医生比例来计算,2030年中国的全科医生数量应该至少70万人。算上每年退休、流失的全科医生数量,要实现目标,未来十多年,“每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转岗的全科医生数量至少要4万名”,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巡视员金生国告诉南都记者。
  昨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说,差不多还有50万缺口,“这个是摆在面前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改善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提高岗位吸引力,让大家有积极性、有热情去从事全科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多渠道同时发力,“我们有信心达到预期目标。”
  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在院校全科医学教育上,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系或全科医学学院,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依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2018年起,新增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重点向全科等紧缺专业倾斜。建立健全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制度,特别提到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规模,力争到2020年全科专业招收数量达到当年总招收计划的20%,并逐年增加。
  意见提出,扩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范围,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允许其在培训基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科医疗服务。
  薪水、职称将更倾斜全科医生
  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未来,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生可享受硕士研究生待遇。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基层全科医生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住培生能否拿硕士学位还在探索
  意见提出,支持具有临床医学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协同教学关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取得硕士专业学位的办法。住培生能否拿临床硕士学位呢?昨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回应南都记者说,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国务院学位条例对获得硕士专业学位也提出一些法规上的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取得硕士专业学位“不能越法探索”。
  不过,意见提出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将住培合格的全科医生与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说。
  吴岩表示,这是一个改革方向,要坚定不移往前推,但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和有序。
  统筹:阳广霞 袁炯贤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阳广霞 吴斌 徐全盛 田海燕 实习生 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