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20180067号
案 题:关于加大全省畜禽养殖水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水环境资源的提案
提 出 人:民革广东省委会(共1名)
分 类:环保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 容: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给广大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建设绿色生态广东的难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推动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改善水体环境,已经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广东省人资环调研组到梅州市进行实地考察畜禽养殖业的治理及存在问题,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加大全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水环境资源的建议。
一、目前我省畜禽养殖的现状
(一)、畜禽养殖现状
一是养殖量大,全国排名高。2015年我省肉类总产量排名全国第七,生猪出栏量排名全国第六。二是禽畜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化比例高。2015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1.3万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8%,比全国水平高出16个百分比。三是我省养殖比例失衡,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粤西、粤北;肉鸡养殖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
(二)、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
1、畜禽养殖污染成为部分地区水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使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富营养化,治理难度大。
2、畜禽养殖污染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部分农村地区人畜混居现象仍较普遍,畜禽粪便中含有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极易孳生蚊蝇,影响村庄环境卫生状况。
3、畜禽养殖污染占农业源污染、主要污染源比重大。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我省畜禽养殖COD和氨氮排放总量约占我省主要污染源COD和氨氮排放总量的26%和17%,占我省农业源COD和氨氮排放总量的77.41%和70.8%。
4、水污染防治压力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畜禽养殖业大多分散于我省广大农村和城镇周围,随着养殖行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养殖污染将呈现点面结合的态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的排放具有集中度强、排放数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畜禽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养殖业污染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局结构不合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我省早期发展起来的畜禽养殖在建场时缺乏科学论证、场区布局规划不合理,仍有部分畜禽养殖场遗留在禁养区或限养区未得到清退,对一些饮用水、水源等造成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专业户和分散养殖户养殖量大、场户数量较多,缺乏有效监管、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过规模化畜禽养殖(约3-5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二)、畜禽养殖污染物利用率较低
我省仍有部分养殖场的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里,畜禽养殖干清粪方式未得到全面普及,仍有32.6%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水冲粪方式。利用畜禽养殖粪便用于生产沼气及有机肥的比例不高,全省目前仅有138家有机肥生产企业,有机肥生产和消纳畜禽粪便量都滞后于江苏、浙江等省。
(三)、畜禽养殖治污投入不足
由于我省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但配套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措施不够,造成80%的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一是历史欠账过多。长期以来养殖业主只养不治,造成畜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养殖场长期大量存在。二是畜禽养殖业风险高、利润率低,粪便污水治理设施一次性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业主自主投入的愿意和能力都不强。
(四)、养殖业污染执法监督难到位。
我省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村镇,点多面广,普遍没有足够的耕地、农田和鱼塘来消纳畜禽粪便。对于这些养殖户和散户,由于基层农业、环保部门的执法队伍人员少,对于养殖业污染的监督执法不到位,从而造成养殖场主存在侥幸心理,在养殖场污染和无害化处理方面不予投入。
(五)、畜禽养殖区关闭或搬迁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虽然全省21个地市已全部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并出台了禁养区的清理整治方案,但是仍然有部分县市清理整治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这必将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和科学布局,进而加大养殖业污染的治理难度。而且有些县市区是欠发达地区,资金不到位,导致后续的工作难以完成,面临的压力比较大。
三、我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根据《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在珠三角地区和水网地区,限制生猪养殖业发展并逐步减少养殖量,引导减少中小规模生猪养殖,以“减猪稳鸡,发展牛羊”为导向,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和布局。加快禁养区的搬迁工作,强化限养区管理,科学控制适养区的发展,从而确保“三区”划定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真正发挥规划布局的指导性作用。
(二)创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定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的支持政策措施,鼓励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建设有机肥厂,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以畜禽养殖密集区域为重点,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引导专业化机构参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
以源头削减和综合利用为重点,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各方面的资源,总结推广更多更好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模式,逐步提高我省畜禽养殖防治水平,保护好水资源。
(四)强化环保意识,切实开展治理行动。
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养殖业的治理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执法、奖补政策等手段,逐步提高养殖场主、养殖户和散户对污染治理的意识,从根本上统一思想,强化意识,落实各项治理工作。
(五)完善执法队伍,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要统筹考虑,充分重视农业污染执法,尤其是养殖业污染执法的重要性,落实人员编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完善基层农业环境执法队伍。扭转我省农业环保执法力度不足的局面。
(六)推行生态养殖,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政府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的作用,从政策、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扶持生态养殖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我省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污水处理等减排工程,发挥模仿作用,从而提升我省养殖业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省有部分养殖场纳入了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该项目在资金补助方面有较大优势。
总之,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核心,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清洁健康生态养殖,加大畜禽养殖污染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养殖行为,切实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促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