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足珠三角潜在高品质养老需求,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提案

2018-01-23 04:18:33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类案号:提案第20180017号
  案题:关于满足珠三角潜在高品质养老需求,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提案
  提出人:民进广东省委会(共1名)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预计到2020年,我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518万,占比升至15.8%以上,养老床位需求增长压力巨大。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地区养老产业供给的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应对我省不断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广东省民进对满足珠三角养老需求,如何推动粤东西北的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提案课题立项。自立项以来,课题小组以书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省民政厅、国土资源厅、江门市和河源市等进行调研,据此形成提案报告。
  一、珠三角潜在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和我省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应对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挑战,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省统筹推进地区布局合理、多层次、社会广泛参与和政府托底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势在必行。珠三角未来健康养老需求和我省养老产业发展主要表现有:
  (一)珠三角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变化潜藏巨大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广东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依据2010年的数据进行我省老龄化预测(以高、中和低参数)见下表:
  广东户籍人口未来抚养系数(单位:%
 年份  老年抚养系数高  老年抚养系数中  老年抚养系数低
 2010  11.46  11.46  11.46
 2020  14.55  14.55  14.55
 2025  17.08  17.08  17.08
 2030  21.08  21.16  21.17
 
  显然,我省人口密度、经济和资源使用强度的地区结构没有改变,甚至再强化。“十二五”期末,不同区域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珠三角5874.27万人、东翼1727.31万人、山区1664.07万人、西翼1583.35万人,分别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4.15%、15.92%、15.34%和14.59%。五年来,珠三角地区人口增长最快,人口增量占全省人口净增总量的25.82%。
  很显然,珠三角集聚中高收入人群,他们未来成为我省高品质退休生活的主体,其中他们独生子女无法长期陪伴其退休生活。显然,珠三角的空气等居住生态环境和人口密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适应这些人的养老需求,粤东西北满足这些人的养老需求是可行选择。
  (二)城市养老机构设施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逐渐形成。首先,我省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机构硬件服务设施。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养老机构2725家,养老床位数38.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4张。其次,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我省以积极的政策扶持来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民办养老机构654家,民办养老床位10.4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27%。最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快速增长。全省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4万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6.2%,乡镇达到88%,农村达到85%。
  (三)各地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上进行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以江门为例,江门利用闲置校舍建设养老设施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有益探索。江门全市闲置中小学校舍共867所,用于老人活动中心和村文化用途等公益事业12所,占已利用数的1.7 %。把合适的闲置校舍改造成养老设施建设用地是江门推进养老产业的实践。另外,河源市也在不断探索社会养老产业发展路径。
  为了适应珠三角高收入人群的未来高品质养老需求粤东西北地区发挥各地自然禀赋优势,率先布局和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一个战略选择。也是促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二、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为发展和完善养老产业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前瞻性规划和扶持政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省市各级政府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健康养老产业战略优势认识不足和转化投入不够。各级政府基本没有认识到珠三角高收入人群的未来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市场价值,也未重视粤东西北健康养老产业化的资源禀赋,因而没有为此投入相应的资源进行规划推动和产业布局。各级财政尤其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至2016年,我省省级财政一般性预算共投入约2.93亿元,与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2013至2015年,山东共投入29.4亿元,江苏投入18.25亿元,浙江投入38.05亿元。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省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新旧政策之间衔接不顺畅。《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广州市在贯彻实施的时候,一些旧厂房的原业主单位希望改变土地用途建养老项目,但该市出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第四十九条要求对于改变土地用途的须由政府收回土地重新公开出让,而业主单位普遍不接受导致控规规划的养老项目无法落地。
  (三)“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认定难、各类养老机构发展参差不齐。养老用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对应工、商、住、医疗慈善等多种不同性质用地,不同用途用地价差大、供地方式各异。同时,现行的相关政策没有明确“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定义和内涵,导致无法确定其是否能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直接影响了扶持政策的实现。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扶持“受惠”情况大不相同。广州市公办的广州老人院,以政府财政补贴拨款为主,政府财政每年拨款运营补贴和老人补助总金额达6000万元以上,由于资金有保证、管理规范、价格合理、一床难求,要排队等候入住,2013年该院实现盈利93.95万元;区公办的养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获得政府补贴优惠是很低的,举步维艰。
  (四)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涉及多部门管理,跨部门协调不利于扶持政策落地。现在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可能牵涉管理部门有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国资委等部门。相关扶持政策文件和审批隐藏在这些部门中,甚至在本部门的人员都不知道相关政策,这种情况让想进入养老产业的民间资本所有者望而怯步。
  三、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建议
  民间资本已经认识到珠三角未来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和粤东西北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受现行产业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的影响,市场资本还没有大举进入粤东西北地区进行健康养老的产业布局。课题组对此展开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结合珠三角健康养老需求和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资源编制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和分类管理体制。规划明确各级政府养老托底和分类管理原则。它的三个方面内容是,一是在健康养老事业中,各级政府成为托底者,守住无助老龄人的基本养老服务社会道德底线;二是有子女亲属关照且负担不了市场养老服务的老龄人社区养老,政府为相关社区设施提供支持;三是高品质的健康养老服务由市场提供,实现产业化。
  卫计和民政部门在我省粤东、粤西和粤北发展高品质养老产业中协同推进医养融合,这是高品质养老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高品质养老在很大程度上是养生、养心和养老的有机统一,一个生态资源良好、地方文化特色明显和人口密度较小的粤东西北是“三养”的理想场所。
  (二)结合扶贫开发,对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项目给予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由省发改委牵头实行“一站式”监管服务。首先,在粤东西北地区进行健康养老产业试点进行规划布局。省政府通过财政专项对试点地区的健康养老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吸引市场资本进入粤东西北的养老产业。其次,全面清查促进健康养老“新老政策”衔接问题和制定监管健康养老产业的监管负面清单,便于项目审批与企业经营。最后,对于健康养老的项目审批采用“一站式”服务。
  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健康养老产业的基础设施,包括社保医保一卡通、危重老年转诊机制等。这样粤东西北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这些基本条件基础上释放这些地区养老自然禀赋,包括清洁环境和丰富生态资源等。
  (三)大力发展养老健康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健康养老产业所需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对健康养老人员培训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有利于劳动力就地转化和贫困人口的再就业。将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教育资源对粤东西北劳动力就地培训与职业教育作为珠三角教育扶贫政治任务的重要抓手加以推动。这不是一个单纯产业发展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区域经济平衡统筹、扶贫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战略问题。
  (四)以重点项目落实的示范效应刺激粤东西北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对健康养老产业的未来前景认识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政府未将其视为值得发展的产业。改变地方政府认识的有效方法是重大项目落地的示范效应。粤东西北地区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高品质的健康养老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千篇一律。重大项目落地的示范效应刺激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上的互动,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
  (五)推动国有养老机构的混合所有制和市场化改革、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珠三角养老“一床难求”和粤东西北床位闲置并存,推动粤东西北的养老机构混改和市场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也有助于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在总体养老床位基本平衡和结构明显失衡的情况下,将现有部分养老机构进行市场化改制是一个集约化发展我省养老产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