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提案第20190035号
案题:关于港珠澳大桥仍待完善的细节问题及建议
提出人:陈少雄(共1名)
分类:综合
办理类型:未分派
承办单位:
内容:
港珠澳大桥虽然已经通车运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通行规则有待进一步论证。有几点让港澳居民特别是澳门居民有异议。一是拥有粤澳两地车牌的私家车不能进入香港口岸。二是拥有粤澳两地车牌私家车在一次签注的情况下不允许经大桥口岸多次往返珠澳,每往返一次需要签注一次,而拥有粤港两地车牌的私家车却享有这样的便利。三是澳门籍政协委员的大陆车牌车辆不能申请上桥,而香港籍政协委员的大陆车牌车辆却可以上桥。四是穿梭巴士乘客一人只能携带10 公斤行李,标准偏低。以上部分规定让澳门居民有被歧视的感觉,也影响了大桥应有效用的发挥。
(二)硬件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一是穿梭巴士数量不够,难以满足节假日通行需求,10 月27、28 日是大桥正式通车后的首个周末,大量居民准备上桥观光,体验来往港珠澳的便捷。由于穿梭巴士数量不足,且缺少高峰期应对机制,大部分居民需要花一小时以上等候巴士。二是澳门接驳区规划建设需要提升,开通几日来,塞车情况比较常见。三是申办通行证费用较高,令普通居民难以承受。大陆车辆上桥需要申办通行证,由于名额限制,有中介趁机抬高价格,甚至炒到50 万元一个名额。
(三)私家车配额极需放宽。目前,港珠澳大桥实行配额制通行,跨境私家车配额较少,内地仅1000 个配额,香港则有1 万个配额,私家车配额的有效期是5 年。由于跨境私家车配额申请的门槛较高,1、广东省投资的香港企业三年内(包括申请时的年度)纳税额累计达到10 万元人民币以上;2、投资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的香港企业;3、在广东省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累计金额达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香港居民;4、或担任全国、广东省市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香港人士,需要满足以上条件之一的私家车车主才能申请配额。港珠澳大桥23 日开通首日,通车流量共录得2474 台,其中约一半为穿梭或跨境巴士,只有10%的入境团使用,远未达到之前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期的9200 至14000 车次,大大降低了港珠澳大桥的使用率。
(四)大桥及配套设施收费偏高。一是大桥主桥收费较高。目前大桥主桥的单程收费(人民币)收费标准分别如下:普通货车60 元、货柜车115 元、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150 元,小型客车(过境巴士)200 元、穿梭巴士300 元。以上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和工业互通的初衷。二是珠海口岸停车收费过高。目前,自驾前往珠海口岸,停车收费按每小时10元收费,一天最高收200 元,目前该口岸停车场使用率不到20%。珠海口岸停车收费过高,不利港珠澳三地旅客过夜消费,降低了消费质量,不利于拉动三地旅游消费经济。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通行规则进行进一步论证,改善硬件设施。根据开通至今的运营情况,包括各方向上桥车辆数、车速、拥堵情况、居民反映,结合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对通行规则作进一步优化。如,建立穿梭巴士数量调整机制,对节假日等高峰期,增加巴士供应量;对拥堵点采取疏导措施,并着手研究长效改善机制;提高行李携带限制标准;在逐步增加通行证供应的同时,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的中介。
(二)放宽私家车的配额。
一是适当降低私家车申请配额的门槛。建议调整为"1、广东省投资的香港企业五年内(包括申请时的年度)纳税额累计达到10 万元人民币以上;2、投资列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的香港企业;3、在广东省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的累计金额达3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香港居民;4、广东省市县(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社会新阶层人士的香港人士"。二是增加配额。将目前内地1000 个配额,香港1 万个配额,分别提升至内地3000 个配额,香港1200 个配额。
(三)适当调整配套设施收费标准。一是调整大桥主桥收费标准。一方面,为鼓励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和工业互通,应分别降低普通货车、货柜车的收费标准至50 元、80 元,同时,为鼓励大众乘坐公共交通,提高通行效率,应分别降低小型客车(过境巴士)、穿梭巴士的收费标准至150元、200 元。另一方面,目前港珠澳大桥使用率远远低于预期,其前期运营阶段应以鼓励提高使用率为主,应降低小型客车(私家车、出租车)的收费标准至100 元。后期,可根据港珠澳大桥的运营和交通情况再做动态调整。二是降低珠海口岸停车收费标准。为进一步鼓励提高港珠澳大桥使用率,建议珠海口岸停车暂时免费,待该口岸停车场使用率超过60%,再实施收费。同时降低收费标准,按每小时6 元收费,一天最高收100 元,提高港珠澳三地旅客过夜消费质量,拉动三地旅游消费经济。
(四)扩大宣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成立"港珠澳大桥建设事迹宣讲团"。在报告中用超级工程建设者们的故事,生动展现凝聚在他们身上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不懈探索、勇攀高峰的当代"工匠精神"新内涵。特别是加强中小学生对港珠澳大桥的了解和认识,让广大青少年初步了解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澳门区广东省政协委员陈少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