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聚焦科技创新和优势特色,助推广东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的提案

2020-01-13 00:36:0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113

案 题:关于聚焦科技创新和优势特色,助推广东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的提案

提 案 者:民革广东省委会

类 别:经济

内容: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2012年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种业硅谷”、打造种业强省目标,从2013年起连续7年将发展现代种业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全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山东、湖南等种业强省相比,广东还有差距,建议我省要在“优势特色”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保护开发丰富的地域特色优势种业种质资源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开创性的、引领性的具有广东特色的种业强省。

一、我省种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广东生态类型多,种质资源丰富,全省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3万份,约占全国总数的15%,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和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有11个、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有19个,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岭南特色作物方面优质稻、超级稻、甜玉米、花卉、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二)生物育种、航天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广东已建成国家基因库1个,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深圳聚集了一批非常前沿的、世界领先的生物育种团队和公司,除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基因公司外,深圳市利用“孔雀计划”,培育引进10个国内外知名的拥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已超过十年,育成各类作物新品种40多个。

二、我省种业在科技创新和优势特色产业的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够强,选育优良新品种的能力不强。一是基础性公益性科研薄弱,优良育种骨干材料比较缺乏。种业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对前沿育种理论方法研究不深入,种质资源分散,优种质资源深度鉴评和重要功能基因挖掘能力不足。二是我省新品种的选育仍以常规育种手段为主,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三是育种人才缺乏。“一杆秤、一把尺、拿牙咬、拿眼瞪”的常规育种效率低,工作方法准确性差、新生代科研人员多不愿从事常规育种,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育种人才已经出现断层。

(二)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种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高。水果、蔬菜、花卉等岭南特色和畜禽等地方优势产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力度不足,特别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对列入国家级名录、未建保种场区的畜禽种业缺乏有效手段落实保种主体;已建的部分保种场被划入了禁养区,面临无地保种尴尬;粤东黑猪、乌鬃鹅等地方优势特色畜禽遗传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

三、建议

(一)支持建设广东种业科技创新综合性、公益性平台。

借鉴孟山都等国际种业巨头做强做大的经验,依托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或广州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等现有平台,建设种业大数据中心,夯实建设“种业硅谷”的基石。

1.发挥我省种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建共享全省种质资源大数据库。杂交育种的成败和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极大,加强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保护体系建设,全面查清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并入库共享,建设我省种质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种质资源利用最大化。

2.发挥我省生物育种技术领先优势,构建表型分析与基因型鉴定数据库;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重要功能基因的深度发掘,提升重要骨干育种材料创制能力,为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支撑。

3.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及其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保护体系建设、种质资源表型分析与基因型鉴定、种质资源深度鉴评等都属于种业的基础性、公益性范畴,资金需求量巨大,建议设立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专项基金,确保广东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持续稳定开展。

4.提供可落地的政策支持。建议省科技、农业农村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出台种质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品种持有人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办法,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分享等机制。

(二)大力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守住我省在作物航天育种、分子育种、基因测序和粤港澳大湾区种业人才聚集等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优势,提升分子设计育种的现代育种能力,提高基因组学、农业基因组大数据和国家基因库等生物育种服务与创新能力,建成国内外生物育种规模大、集聚性强的产业高地。

(三)加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充分保护发掘我省丰富的岭南特色优势作物和优势产业的种质资源,特别是要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落实辖区政府的保护责任,加大投入,确保保种场用地。鼓励温氏、一号食品等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畜禽综合性核心保种场。

(四)加强种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将种业紧缺高端人才纳入省级紧缺急需人才目录范围,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引进的种业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给予奖励补贴、购房补贴或者项目经费补贴。支持农业院校加强分子标记育种等现代育种后备年轻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