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号:20200425
案 题: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提案
提 案 者:陈汝鑫
类 别:经济
内容: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以占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2.4%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经济区域。同时,广东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广东省金融体量位居全国前列,信贷规模长年位居全国首位,直接融资占比也在全国靠前,金融创新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大湾区要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目标。但是,我省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足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因此,就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双向互联互通。
金融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建议高起点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定位和目标,探索粤港澳三地金融合作的新路径,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比如,研究推动开展本外币跨境业务创新试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离岸在岸资金互通;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打破“一国两制三关”的局限;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推进金融市场协同发展;从“金融+贸易”、“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制造业”四个方向,大力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互联互通等。深圳前海可与香港探索建立跨境人民币的紧密关系,建设中国或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化的在岸离岸金融中心,同时进行数字货币试验,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打造“区块链特区”概念,推动所有政务商务都用区块链技术驱动。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建立人民币回流秩序,最终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二是建议进一步发挥粤港澳不同城市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作用。
针对各地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分工定位,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第一、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和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第二、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推进深圳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第三、推进澳门―珠海跨境金融深度合作,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第四,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巩固香港在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为优势领域开拓发展空间,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以及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系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等。第五、推进香港和澳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将从融资上市、人才吸引等多方面助力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随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稳步推进,这将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正在大湾区各地落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节点,加强与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合作,把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打造成为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和创新高地。
三是建议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建议以金融作为重要抓手,以资金链引导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真正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自由流动,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要素,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
近年来,在产业方面,深圳市互联网银行/保险产业位居全国第一,传统金融科技化同样位居全国第一:深圳市互联网银行累计放贷量行业占比63.86%,居全国第一,其中微众银行占半壁江山;在体验上,深圳市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86%,居全国第二;从生态上来看,深圳市区位优势显著,是连接中国香港和内地的桥梁,也是深交所所在地,拥有以华为、腾讯等为代表的优质ICT企业,聚集超80家上市信息科技公司。同时,深圳市也是第三方支付体验的“规模状元”,深圳市微信和支付宝城市服务位居全国第三方支付场景广度第一,场景服务涵盖了政务、医疗、交通、住房等多方面。根据《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深圳市继续成为8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与旧金山、杭州成为“科技+金融”驱动型城市,是金融科技产业、体验、生态三大维度的“单科尖子生”。从全球、中国、美国的金融科技业态发展对比来看,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业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是未来主要方向,推进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统金融科技化进程势在必行。因此,应该在金融科技方面进一步促进不同生产要素包括人才、资金、信息和货物等的流通,稳步扩大互联互通的范围至不同的金融服务。在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革命成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抢占未来金融发展的创新制高点,并用金融科技解决金融监管的难点痛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