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的提案

2020-01-14 17:18:45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案 号:20200477
  案 题:关于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的提案
  提 案 者:张广军
  类 别:综合
  内容:关于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必要性一是有利于把握湾区发展客观规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引擎,辐射带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纵观世界主要湾区发展经验,科技、金融等优质核心资源向内湾区聚集是一条重要规律。如东京湾区从80年代开始重点布局内湾区,2018年内湾区科学技术产业占服务业的比例高达10%。当前,大湾区环内湾区域存在起步晚、起点高、潜力大的特点,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能够有效串联起环内湾区域的三大自贸片区和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新区等重大平台,实现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快打造大湾区建设新引擎,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空间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有利于推进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齐飞”,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是落实省委全会要求的战略举措,能有效打通行政区划带来的发展壁垒,减小珠江东西两岸发展差异及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推动广州、深圳两大城市深化合作,带动珠三角兄弟城市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调、共赢发展,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三是有利于发挥南沙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的作用,加快打造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三大自贸区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南沙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战略优势、区位优势,协调东西两岸,增强南沙资源配置能力,建成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二、关于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基础一是周边城市有大力向内湾区发展的共同意愿。内湾区城市各自承载不同发展定位、重点产业的同时,均提出了建设城市新中心或副中心的目标,表明各城市推动资源向内湾区集聚,开拓发展新空间、打造城市未来的目标一致。二是“湾区时代”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从中央、省到湾区九市都建立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组织体系,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为推动环内湾区域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三是区域合作的基础良好。近年来环内湾各地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合作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广深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加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合作。内湾区主要发展平台相互签订了多份合作协议。各地在交通联系、创新联动(“湾区通”)、产业协同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务实合作。同时,环内湾合作还存在着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合作模式有待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性还不强、互联互通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公共服务合作缺乏有效对接等问题。
  办法
  (一)做好顶层策划总体设计。推动建立环内湾区域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推动各地规划协同,探索环内湾总体规划。在GDP计算、财政分成、管理模式等方面,探索区域利益分享新机制。
  (二)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高等级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互达互通,谋划推动环内湾城际轨道交通;推进港口群、机场群协同发展,携手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共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三)共同打造开放经济引领区。加强环内湾制度政策交流共享,协同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共同推进粤港澳及国际合作,探索扩大对港澳专业服务开放,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建立环内湾与大湾区其他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四)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新引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载体和平台对接联动,建立环内湾人才合作交流、自由流动机制。
  (五)共建现代产业新高地。携手开展区域联合招商,共同推进重大产业合作平台建设,联合构建跨区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共同打造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六)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建,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探索环内湾统一“市民待遇”,探索实现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联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