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急处理大灾大疫等突发事件 进一步推进装配式房屋科研及落地的建议

2021-02-25 23:32:56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七十八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应急处理大灾大疫等突发事件
  进一步推进装配式房屋科研及落地的建议
  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装配式建筑见证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崛起的过程,紧急时刻只有装配式建筑才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建造!2020年应对疫情中建筑行业的诸多案例,充分证明了建筑工业化的极大生命力、装配式建筑的巨大优势,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决心。
  发展装配式房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度重视装配式房屋发展工作,全面落实《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房屋工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起步较晚,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完善。
  一、存在问题
  (一)支持装配式房屋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化和延伸,其目前的工作依据比较单薄,各部门不能有效形成工作合力,绿色建筑的相关工作难以有效统筹协调,导致了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降低。目前,在绿色建筑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已经先后开展了绿色建筑的立法工作,并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法规,通过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规,装配式建筑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
  (二)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与大数据分析能力尚未形成。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标识项目的网上申报与评审,相关数据的采集方式还停留在人工手段,数据采集不够及时,且内容仅局限在标识项目备案信息和强制执行项目完成情况等基本信息,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有限,信息获取与公布相对滞后,尚未开辟公众查询项目情况的公开渠道,衡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仅仅依靠数量、面积等基本指标,科学性和实效性不高,很难适应“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
  (三)装配式建筑市场氛围尚未形成。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只是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取得财政奖励和提升销售目标的主要手段,并未真正将其作为发展目标,从数量分布来看,大部分装配式建筑项目也是由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由于针对此类建筑在实际使用中品质和节能效果开展的后评估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综合效益不明显,加上对装配式建筑理念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社会大众对其实质内涵没有正确理解。
  (四)绿色建材科技含量程度较低。城镇固态垃圾在建材领域综合利用程度低,没有充分发挥再生价值。建材行业装备制造机械化、标准化程度差,重点制造技术领域尚依赖进口,例如高温熔融夹芯板玄武岩抽丝技术。建筑结构关键板材构件,缺乏系统的规范标准,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缺乏依据。
  二、建议
  (一)加强顶层分析设计有效衔接。各市、县住建部门要制定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规划,明确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要求,相关领导责任要落实到人,并每半年考核1次。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及时采集数据,加强统计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定量数据参考。进一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重点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新增用地规划条件中,应提出项目装配式建筑控制指标要求。
  (二)完善装配式建筑科研研发体系。积极开展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预评价机制,在省里率先选拔1—2所科研院所、高校作为领头机构,重点支持2—3个研发团队。应明确相应的奖励评价机制,设置省重点研发课题、省一般研发课题、市重点研发课题、市一般研发课题等,并与科研人员职称相挂钩。重点向快速装配式结构、节能环保新材料、生产安装施工单位评定标准等课题方向倾斜。
  (三)强化施工建造阶段关键周期管控。项目建造师应严格施工过程关键环节的把关,强化EPC设计、采购、建造等各方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专业会审制度,严格按设计文件和建设标准进行竣工验收,保障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要求全面落实。认真落实装配式施工政策措施文件,积极实行现场管理创新模式,提升监理监督纠正功能,完善班组制度,强化文明施工管理,优化“四节一环保”。
  (四)制定绿色新型建材生产标准。推广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品石膏、尾矿、废渣等为原料,有力促进节能减排。鼓励积极开展新型墙体材料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生产设备性能和稳定性。规范新型墙材监管和限制使用要求,明确新型墙材编制标准目录,并着重解决板材防火、隔热、空气净化TiO2板材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