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 助力健康广东建设的建议

2021-02-25 23:47:48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七十四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加快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  助力健康广东建设的建议
  随着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以健康为中心”,人民的健康理念正逐渐转变为预防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千年的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正好符合我国国民健康政策。中医治未病具有显著的“简、便、廉、效”特点,能在最大范围内为广大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可以较少成本获得较好健康效益,是符合我国当前人口众多、卫生资源有限的国情,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模式,是切实落实《“健康广东2030”规划》的有力抓手。
  一、存在问题
  (一)中医治未病未上升到公共卫生体系角度,缺乏公共卫生管理层面及社区层面的推广及支持,统一的治未病技术体系及标准尚未形成。
  (二)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未设置专门的中医治未病学科及技术职称,从事治未病的医务人员工资收入较低、晋升困难,基层单位较难吸收专业人才稳定从事治未病工作。
  (三)中医治未病大部分项目未纳入医保甚至未列入收费项目,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新技术新项目开展。
  (四)中医治未病专项经费投入力度仍然不足。购置治未病设备资金不足、对中医治未病医务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专项资金不足。
  (五)中医治未病产品的推广问题。各地医院治未病膏剂属于院内制剂控制管理类物品,不能面向所有群众出售,不利于中医药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应用。
  (六)中医治未病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及宣传有待加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云平台、互联网+需要加快建设步伐。群众对治未病的概念和理念认识不足,尚未形成社会层面对中医治未病的理解。
  二、建议
  (一)加强体系建设。建议在编制上增设市、县(区)级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治未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辖区内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出台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加大中医治未病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疗养机构等参与力度。推进中医治未病在家庭医生中的签约服务比例,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进中医治未病技术普及。
  (二)多方位重视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培养与使用。向国家教育部门申报在我省中医药大专院校开设中医治未病专业,培养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建议人社部门增加中医治未病专业职称,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方面出台倾斜政策。制定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评价、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加强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中医治未病高端人才和团队。加快我省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认定工作及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带动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和队伍的培养。
  (三)加大中医治未病专项建设及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成立省级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管理中心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中医治未病网络。加大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力度,形成我省中医药继承和自主创新高地。在专项经费的投入上保障中医治未病人才、设备及平台建设,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升级。
  (四)修订医保、物价政策。尽快界定中医治未病可报销的目录和标准,将群众接受度高、预防效果好的中医治未病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物价部门对中医治未病新技术、新项目、新膏方等,开通物价收费申报绿色通道。
  (五)加大中医治未病科学研究力度,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标准。建议成立省级中医治未病龙头单位并牵头制定、推动和落实中医治未病相关技术标准。整合我省中医资源及中医药大专院校优势,成立中医治未病研究院,引进或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硬件设备,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推进中医治未病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中医治未病科研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中医治未病理念和知识普及宣传。深入基层社区、中小学校等开展中医治未病科普宣传,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中医治未病理念。推动建设中医药主题博物馆、加快整理和收集名老中医药方、典籍及影视资料等,使我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七)多方联动,促进中医治未病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流通。对中医治未病相关院内制剂使用,纳入中药治病机理研究和临床验证,开发更多的中医治未病方剂方药。对特色膏剂组织专家讨论,以非处方、保健类商品进入流通流程。由省级管理部门整理功能相近的膏方、制剂等,打包申报药品或保健品证,形成产品产业链。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中医药交流合作,谋划推动合作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联手布局一批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共同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坚持走出去布局,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医药行业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持续推动中医药以及中医治未病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