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交流合作 助推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2021-02-25 23:49:09 来源:本网原创稿件
  大会发言材料之七十三
  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的书面发言
  ——关于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交流合作 
  助推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中山与深圳等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弥补港珠澳大桥的缺陷,真正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促成两岸经济协同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是深入推进“双区驱动”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在珠江口西岸布局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把珠西地区打造成为广东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一、存在问题
  (一)东西两岸交通建设更需加强。港珠澳大桥因涉及口岸过关因素,实际利用率较低。南沙大桥位于虎门大桥背面,客流、物流等主要是东莞、广州、佛山等,并未很好惠及珠西地区。在建或规划中的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珠通道等,距离建成通车需要一定时间。尽管已开通高铁线路、客运码头等,深圳到江门、中山、珠海的大部分地区仍需要2—3个小时,导致人流、技术流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均受到限制。
  (二)珠中江协同发展机制暂未形成。从2009年珠中江一体化提出,而后扩展为珠中江阳区域紧密合作,到如今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珠海、江门、中山三地至今没有形成高效成熟的合作机制,近年珠西城市的党政联席会议已经暂停。珠海、中山等城市也会到深圳、东莞等城市开展党政交流活动,但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东西两岸协同联动,抓住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早日追上东岸,至今仍难以破解。
  (三)珠西地区产业发展仍需要加强。珠海、中山、江门经济体量相当,分别为3435亿元、3101亿元、3146亿元,在产业结构上都以中低端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在细分产业上,比如家电电器、装备制造等存在同质化竞争趋势。珠西地区普遍缺少百亿级的产业龙头项目,难以起到支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投入比例较低,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和高端科研机构仍显薄弱。
  二、建议
  (一)加强省级统筹力度。研究并细化珠中江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珠江口东西两岸交流指导意见,推动珠江中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交流合作。在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框架下,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支撑,力争上升到国家层面予以大力支持推动,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同等力度推进。加紧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围绕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空间范围、产业导向、要素配置、政策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扎实论证,争取在2021年出台成熟的建设方案。前瞻性地研究提出珠西地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的战略路径,以产业振兴发展为核心培育形成大湾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引导珠西地区错位发展。支持珠海充当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角色,借助特区、横琴新区开发的优势,发挥陆桥同时连接香港、澳门的区位禀赋,切实担起“龙头”责任。站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高度上,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示范区,在产业、交通乃至配套方面,做好规划,利益也要统一,避免各城市之间的低水平重复配置,珠海、中山、江门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资源共享,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共同提升两地的能级量级。
  (三)促进东岸科创与西岸制造融合。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增强对深圳、广州、香港等地科技创新力量的承接。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投资、贸易和技术等深度合作,培育和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产业项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形成“世界科技+珠西制造+全球市场”新格局。加大深圳与珠海横琴、中山翠亨等西岸平台合作,打造协同发展、面向港澳的开放示范区,共同承接港澳广深优质资源,推动大型优质项目在集聚发展区布局。设立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联络处,吸引深圳、东莞产业与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招商、对口交流、共建产业园区等。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及海洋装备等重点行业,率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快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广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示范应用。
  (四)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借助深圳金融机构密集、金融服务能力强大的优势,共建融资信息平台、投资人信息库等,为珠西地区重点行业提供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以横琴新区金融服务中心为依托,复制推广江门企业跨境融资、银行间跨境同业业务等,集聚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源,吸引深圳创投机构进驻。积极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连通,谋划建设连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珠通道等东西向快速交通网络,从珠海、中山环湾地区向西延伸到江门的开平、恩平、台山。协同推进广海湾片区与高栏港建设,共同开发广海湾深水港,统筹推进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